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洒落在我沉睡的词语山坡上

(2008-10-12 18:21:23)
标签:

罗素

爱着,哲学着

 

张立勤

 

    在罗素的哲学著作中,经常出现“相似”等一类词语。

    罗素很注重哲学词语与世界的关系。他认为,这些词语代表经验的中心,词语与世界的关联是依赖这个中心的。我们需要多么少的词语,来描述这个繁琐莫测的宇宙?假如,我们不用某个特殊的词语,就不能描述它,那么在这个宇宙,就肯定存在着与那个词语相对应的东西。运用这种方法,看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个词语”,可以取代那些代表万物的词语。

    我认为,在这里要解决的仍是认识问题,一个最为确切和精典的词语,在哪里?在实际生活中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像罗素所要求的那“一个词语”的。原因是,认识的锋芒是会迷失的,是会生锈的。所以,“我们需要‘相似’这个词语,它标志着这个世界的某种事实,也给认识的惘然以宽慰。
    我并不想跟着哲学跑,但哲学确实在启发我。或者我与其在某一点上的不谋而合,会令我激动万分。以至于这是一种怎样的现象,我也表达不清。我的内心,常因会有瞬间的瑰丽感觉闪现,这绝对是哲学的亮光照了进来,洒落在我沉睡的词语山坡上。
    探索、孤独、牺牲,以及永恒全都包容其中青草一样的摇曳不已。我目前的情况是,不断地写着,至少是在记录着自己知道的事情。我不止带着文学的音响与香味,还带着哲学的音响与香味。我认为,“相似”一说,很文学。

    文学,也需要表现那些尚未被感觉到的东西,或者说,已经有所感觉却被迟顿的自己忽略了的东西。一棵草与另一棵草彼此酷似,但又绝非是同一棵草,以此类推。“相似”为我打开另一条蹊径,即超出相似的艰难,个性的、非记忆的、自由幻想的、不可想象的均在你的认识之中。不可想象的结果,成为新的存在,再负载起经验,迫使你向着更新的不可知的地带,无畏地走去。
    自己的世界与非自己的世界,共存又分裂,矛盾重重。罗素说,哲学家活在这个世上就是要考虑这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他不一定能够解决。实际上,哪一位哲学家能够彻底将其解决呢?看得出罗素是想解决一些问题的,又流露出几分谦逊之意。

    罗素的哲学,是一种建构中的哲学,他76岁高龄时,其哲学仍在建构之中,他总是处于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每一位哲学家,都是要遭受后来者对自己学说的反驳的,甚至是一种抵毁,一种消灭,而罗素却把这样的机会留给了自己。
    哲学的反驳,就是成就和快乐。
    哲学,照射着魔鬼般的角落。

 

    1950年,瑞典科学院颁发1949年和1950年两届诺贝尔文学奖。
    1949年度的获奖者是美国作家福克纳。
    1950年度的获奖者是英国哲学家罗素。
    从1927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获此殊荣以来,罗素是第二位哲学家获奖。
    罗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人道主义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横溢的才华,充满理想和自由的精神,写下了多彩多姿而又意义深远的著作,使N代人为之倾倒。 
    罗素80岁,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郊区的撒旦》。他欣喜地宣告:“我把一生中的前80年献给了哲学,我打算把后80年献给小说。”
    罗素对小说的许诺,仍然是罗素风格。
    全世界向罗素祝贺,称他为:最伟大的非文学作家!
    1970年罗素逝世,终年98岁。
     

                      

                        英国哲学家罗素

                    洒落在我沉睡的词语山坡上

                                  样子是什么

                          它与灵魂有太大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书漂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