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夜深姐姐:
你好,关注你的微博很久了,常常在你这里刷新价值观,你个人也带给我很多温暖和感动,常常想,如果我有这样一个母亲,那该是多么幸福。我今天写信主要是想问你如何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人。
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里似乎天生有讨好和取悦他人的成分,而且非常严重,越是到关键时刻,就越表现的软弱和卑微,这让我很不快乐。
昨日,在宿舍与同学发生冲突,其实是件非常小的事,有外寝的人要来我们寝室借宿,我答应了,但是又跟她讲你要先问一问B的意见,对方给B打电话,B拒绝了。B知道我答应在先后就很恼火,一个劲指责我,骂我没脑子,让她不好做人,还在寝室大摔东西,后来夺门而去。我的心里有点内疚,觉得自己的确处理不当,马上给B发短信道歉,但是B对我仍然不理不睬。我突然就很沮丧,陷入了很深的自我否定,我觉得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这么多的不对,好像做什么都不对。这就是我一贯遇到事的心理反应,无论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先否定自己再说。(我想,B的修养是有点差,但是肯定是因为我做错什么了,不只是这一次,而是平时日积月累,才会让她对我如此不尊重,因为B和别人的交往不会有如此多的矛盾和冲突。)
我追溯一下这种心理的来源机制。一个是从小父亲对我的教育:从小只要和外界发生冲突,回家后父亲的一贯态度都是先指责我,而且指责都是建立在否定的基础上,父亲常常教育我都是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他会掺杂很多个人的情绪和人身攻击的成分,给我的感觉常常就是我不被接受,我是错的,所有的错都在于我,即使事实并不是这样。另外一个则来源于我的家庭环境,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后母来到家中。后母是一个脾气非常不好的人,但是父亲常常教育我家庭要稳定要和谐,我需要讨她欢心,在我青春期记事的日子里,我就一直活在一种取悦他人的环境中。而且我的父母亲都属于相当情绪化的人,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他们不高兴的点是什么,在家里,过分的表达个人感情也是不被允许的。除了成绩和你带来的荣誉,个人的感受在家里都是不被尊重的。
当然,我跟你讲的都只是负面的一部分,而且有我个人的阐释点,也许,在爸爸妈妈那边,他们从来没想过我会如此压抑,而且他们的所有出发点也是将我教育得更好,只不过他们的眼界和个人修养决定了他们教育的层次。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是个内心足够强大的孩子,我大概就不会受环境的影响了吧。但是究竟是环境造就人还是人的选择决定的环境,对于这点,我很迷惑。
这样的性格久而久之,我变成了一个自信心自尊心颇低的人,从小到大,只要是和别人争论,我都胆小怯弱不敢表现自己,在喜欢别人方面,也是卑微不自信,表面上看起来阳光活泼乐观开朗,但只要一涉及到实际的事就会马上退缩否定自己。
我真的很不快乐。只要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都会过度自责。在喜欢别人的时候,我也不会表现得不卑不亢,总是卑微到完全丧失自我的倒贴。有时候被别人指着鼻子骂我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只是在心里觉得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我很不很不快乐,我用很多的理性和教导来说服我自己,但是只要一遇到事,骨子里的那种深深的自我否定又涌上心头。我自己都觉得悲哀,理性的力量只能维持我平时的和谐与淡定,在大事面前,作祟的永远是我内心的自卑和低自尊。要做一个强大的人,真难!
昨天你说北哥的老师给你告状说他3词没写完作业,你镇定了一下然后这个事就这么过去了。我当时真的觉得震惊,怎么会有如此信任孩子的妈咪。即使我现在成年了,研究生毕业了,我父亲常常都觉得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不信任我。我想他们永远都没有想到,他们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打击教育使我变成了一个如此不自信且不快乐的人,尽管我表面是个阳光开朗活泼乐观的人。但是我想,我会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吧,因为我一直在追求快乐,关注你的微博,看各种书,努力地和内心那个拧巴且自卑的自我讲和。
给你写了这么多,希望不要给你带来麻烦。通过我自己的案例,我觉得家庭教育真的太重要了,正如你所说,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可是真正能懂得的父母又有多少呢,大多数的父母都觉得爱就是物质上的给予,而心灵的层次常常是忽略的。真的很悲哀。
给你写这封信,希望你能从你的角度,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告诉一个女孩子,如何才能不卑不亢,尊重自己,肯定自己,接受自己,不取悦不倒贴。
另外,我也尝试过从经济独立的角度去获取心灵的独立,但是在关键时刻,永远都是自卑小人打赢自信小人。我想:一定是我内心机制的某个出发点出了偏差,所以我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到老路上去!
谢谢姐姐!再次感谢你在成长之路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
爱你的小E
小E,
你的信看得我心里很不好受。也牵动了我的惆怅,也许我真的应该有个女儿,有时候我会胡思乱想,如果当年我没有拒绝“她”,“她”已经18岁了,那有多好啊。当然,那我也就得不到北哥这个“大礼物”了。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再回来找我,我还有没有机会再做“她”的妈妈。这种痴想,也许只能是永远的痴想了。
其实我是想说,母亲对孩子的爱,本来是那么的自然纯粹,是自生命深处流淌出来的琼浆,本应给孩子无条件的滋养。但是,身处复杂残缺的社会环境,我们做父母的心中,总是容易被各种俗见、偏见、成见、功利壅塞,使我们无法用心地、真实地“看见”自己的孩子,无法与孩子真实链接,于是在自以为是地“爱”孩子的过程中不断伤害孩子而不自知。北哥小的时候,我做得也有不少不够好的地方,多么想有个补偿的机会。所以我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特别能触摸到你的自怜与疼痛。抱抱。
为了对你有更直观的感觉,我去查找你的微博,翻看你的帖子,又翻看你的照片,然后从头像的用图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动漫图片,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去年前年的那一个,换了头像和网名,还是被我认出来了。
我比较“以貌取人”,相信从一个人的外表总能获取一些信息。妞啊,你的照片让我看着很顺眼,娇小温柔,没有什么矫饰,所以天真、干净,联想起我的大学毕业照。但,我也确实从你的神情中看到了一种“弱”。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情,千差万别,这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比如我从来不认为外向就是好的内向就是坏的。同样,我也不认为强势就是好的,柔弱就是坏的。我一直到30岁之前,都被当做是很柔弱的那一类,即使现在,在网下,我也是偏柔弱的那种无害型好人。而且,总结很多年的生活经验,我有个观点,做真正的好人并不“吃亏”,所以我很安于自己的“弱”。
那,为什么你的“弱”,给你带来的却是困惑?你自己分析得挺准确的,你的“弱”,不只是源于善良、平和、宽容,而是有更多讨好和取悦他人的成分,这个“弱”,也是“怯”,源头是自卑。成长环境的因素你已经分析了,再次证明一个人从小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对他持什么样的态度,对他人格、性格的塑造有多么大的威力,简直就像一个咒语。成年之后,想要解脱这个咒语,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在这个层面,也许高水平的心理师能更好地帮到你,那么我就换个层面来说说。
先来说说你最开始提到的那件事情。你的做法确实不妥,你自己先答应了,又让人去征求B的意见,确实易陷B于不义。
怎么做更好呢?我想有两种方式都会更好一些:
第一种,假如到你寝室借宿的人并不是你的朋友,你对此内心也并不欢迎,那么你就不妨跟她说,这个事情你不能一人做主,需要大家商量一下。然后你再跟B说,B就挑不到你毛病了。
第二种,假如借宿的人是你的好友,或者我们假想一下,是你异地来访的好友,那么你就先直接答应下来,然后跟B说明一下:我的好友因为什么什么情况,需要在我们寝室借宿一晚,很抱歉可能会打扰到你,希望体谅一下。总之,尽量说得客气一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尤其是琐碎小事,其实是没有那么分明的对与错的,关键是你处理的方式和姿态是否得当。方式当然需要点智慧。姿态呢,说得夸张一点,你底气足,就不容易被人挑你毛病说你不对,你自己底气不足总觉得欠了别人,唯唯诺诺,别人就会真的认为你欠了她,就把指责招来了。这是做人的一个秘密。
采取第一种方式,你需要对借宿的人摆明一个不卑不亢的态度,因为这确实与宿舍所有成员有关系。采取第二种方式,你就要对B摆明一个不卑不亢的态度,我的好友我就做一下主了多大点事?我客气话对你多说点,礼数周全尽到,你不情愿也不能直接爆发吧?
你可能会担心,第一种方式,借宿的人会不会对我有意见有看法?第二种方式,B会不会对我甩脸子发脾气?
这就是你想取悦所有人的顽固根性。那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取悦所有的人,而且你也没有取悦所有人的义务。有人不高兴?那就随他不高兴一阵好了,能怎么着啊?
在这个事情中,你虽然做得不妥,但B的反应确实过激了,有借机欺负下老实人发泄负面情绪的意思。你发个短信道歉是可以的,但我猜想你的短信内容又过于低姿态了吧。
你问我,如何才能做到自尊自爱不卑不亢,不取悦不倒贴。我想这个不是给你开一个秘方马上就能180度大变样的。因为根性、习性的改变不是说说就管用的。
那么没办法了么?也不是。注意自省自察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消除自卑情绪。在生活小事中,注意观察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说经常让自己充当观察者,看着自己的言行,用理性调控自己,及时纠正自己,慢慢实现转变。多看一些书,多思考,也会有助于认识自己。
如果你感觉确实有很大的困难和困扰,那么或许可以试试专业的心理咨询。
假如我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困扰,那么我除了对他投注更多无条件的关爱,帮助他克服自卑情绪之外,还会注意在生活小事中帮助他观察、调整自己的言行。这肯定是一个不轻松的事情,需要有持久的耐心。那么,你现在作为成年人,需要自己充当自己的母亲,用无条件的爱给予自己信心,用持久的耐心,帮助自己调整。
人之所以为人,贵在有理性。一个人的精神强大,体现在能运用理性的力量战胜情感、情绪、习气这些东西,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这种理性的力量也需要培养,长期动用之后,会使习气的转化逐渐成为无意识,那时候就不存在“战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了。那就是无冲突了,和谐了。
另:女孩子有追求经济独立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虽然经济独立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独立,但某种程度上,经济独立确实能有助于精神独立的构建。
至于你说的“倒贴”,我大概能猜到,应是特指在恋爱中。其实,“倒贴”这个词,体现的主要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当你自己真正的精神强大内心柔软了,你就不会将自己的付出说成是“倒贴”了,你会认为这样说对你的真爱的辱没。因为爱而付出,那就是爱,它显示了你的强;为了取悦而付出,那就是“倒贴”,因为它暴露了你的弱。
这个道理,你现在不一定能完全明白。而且你现在也还不具备将“倒贴”转化为真爱的能力,只能是越“倒贴”越倒霉,所以,先从不再“倒贴”开始做。慢慢体会,慢慢来。
你能从我这里获取一些温暖,我很高兴。只要我有能力,我愿意不吝给出温暖。一个心有真爱的人,不会因为付出爱和温暖而使自己变穷。
我对自己的回复并不满意。但我想让你坚信一点,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可以成长为更好的人。我将信贴出来,也是希望读者或许有更深的体会、更好的建议给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