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聘任制公务员高薪酬进退机制唐任伍 |
分类: 杂谈 |
近日,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义乌市招聘5名聘任制公务员的消息在各家媒体上引起热议,叫好者认为这是开启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一条引才“新通道”,同时也打破了公务员“铁饭碗”的常规概念;怀疑者则认为,30万到60万元的协议工资,比现职公务员的工资高出好几倍,担心成为另一种流于形式的“走过场”,一种变相的“铁饭碗”,率先试水“聘任制”公务员的深圳就是前车之鉴,3200名聘任制公务员聘期届满后无一人解聘。
叫好也好,怀疑也罢,在公务员体制这块“坚冰”上改革启航,总是一件让国人感到欣慰的啃“硬骨头”,它对于深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聘任制公务员对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能否产生“鲶鱼效应”,关键是下一步如何把好事做好,把难事做实,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笔者认为,要使聘任制公务员不再成为新闻,而是一种常态,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首先,门槛要设得高、准。聘任制公务员通常是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现行的人才招录模式下无法满足的岗位上实施,专业性要求很严,德才要求优秀,30万至60万这样有诱惑力的、大大高于非聘任制公务员的薪酬,必然要求有与之对应的门槛。因此,聘任制公务员一定要根据工作的特殊需要,门槛设计既要准,又要高,聘任的人才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能够在聘任期内完成既定的目标,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与较高的薪酬待遇相匹配。从浙江义乌即将上岗的5名聘任制公务员的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职业、性别界限,大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气息。
其次,管理要科学、严格。聘任制公务员是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要办好这件好事,必须要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否则花了大价钱,办了平常事,就会得不偿失。管理科学、严格,不仅指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要科学、严格,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好的考核机制。薪酬福利参照公务员,包括基础工资、考核工资、年终奖三部分,基础工资占协议工资的50%,考核工资占30%,年终奖占20%。年终考核优秀的按基数发奖金120%,良好发100%,基本合格发70%,实行年薪制,合同化管理,这种薪酬管理机制保障聘任制公务员生活体面,不会为生活发愁,使聘任制公务员有了一种安全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还能避免短期行为。考核要严,聘任制公务员占用了行政编制,但没有正处、副处之类的行政级别,因此就要按照聘任制公务员的特殊要求,制定出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考核。在聘期内,既要放手让聘任制公务员大胆工作,不能让被考核者有某种恐惧感,整天忙于应付考核;又要有科学、可量化的指标,保证聘任制公务员目标的实现。既要考核目标的完成,又要考核过程的实施,避免方向性的错误。考核的时间段最好以试用期考核、半年度考核、年度考核、最终考核为宜,如果时间段过于琐碎,还有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可能适得其反。
最后,退出要坚决、果断。在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下,一定要按照合同,对于目标完成得好、表现优秀的聘任制公务员,能重用的果断重用;对于没有达到目标、考核不称职者,一定要坚决、果断地予以辞退或解除聘约,真正保证聘任制公务员能进能退的退出机制畅通。这是现行公务员管理机制的最大弊端,也是聘任制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是这种打破“铁饭碗”的最好实践,也是为公务员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
见《聘公务员:进要严,退要狠》,《环球时报》2014年5月5日
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china/2014-05/4986684.html
http://news.sina.com.cn/pl/2014-05-05/072430061487.shtml
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