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界的“劣币驱逐良币”

(2007-02-08 23:38:07)
分类: 杂谈

16世纪时,英国的一个名叫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1579)的人,在研究财政时,发现两者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在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被收藏、溶化或输出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货币流通中的一种货币排挤掉另一种货币的现象,人们就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或者叫“格雷欣法则”。

现实经济生活中,在几种货币同时流通而优质货币不足的情况下,劣币确实能够将良币排挤驱逐出流通领域。但是,这位叫格雷欣的老兄,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对货币流通现象的一个小小发现,竟在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官场乃至学术生态中,也能得到印证。别的领域我姑且不说,单以中国的学术界为例,足以说明格雷欣法则远比人们想象的贡献大。

中国学术界曾经有过辉煌,春秋战国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出了无数的学术大师,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孟子韩非子、商子等,大师林立,一个个光彩耀目。他们创造出来的学术概念和范畴,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人生和人心,至今仍在薪火相传,无人超越,为成千上万的后人提供了衣食饭碗、俸禄爵位、名利声望。延至宋明,学术更加精细,风光了几百年,虽在注释先秦,却有新的气象和个人的创造,故也不失为学术兴盛之季,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等,繁殖了众多的学术流派,如洛学、道学、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等,并创造发挥出了一系列的学术命题,如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滞之性等。

今日中国,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瞩目,“睡狮”开始警醒。然今日中国之学术,却是少有的沉沦和凋敝,少有的缺乏精神和思想,在国力如此强盛的今天,竟然鲜有影响的学术大师出现,鲜有影响人生和人心的学术思想张扬,实在是泱泱中国之悲哉。

中国学术何以呈现此种景象呢?笔者认为与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不无干系。何以会“劣币驱逐良币”呢?原因有以下数端:

一是中国在由道德大国向经济大国转型过程中,嚣张的功利主义意识无情地侵蚀着学者的精神和灵魂,导致功利主义在学术界弥漫,污染了学术空气,将学术作为敲门砖行追名逐利之实者日渐增多,而醉心于学术者则日渐减少。学术需要一种气候和氛围,搞学术者需要一种精神和修养,学术大师的出现更需要一种学术群体和学术知音支撑,有量才有质,在学术被浸淫在普遍的功利主义的社会氛围之中时,谈何出得了学术大师?谈何出得了思想?

二是官本位甚嚣尘上。官本位是中国文化传统,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伦理主义至上的必然产物。然中国学术界“傍官”而至趋炎附官之盛者,实超出正直人之想象远矣。为官者为装潢自身形象,运用自身掌控的资源,与学术机构中的“官员”相互串通,到一些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博导等。这些人官场上是这个“长”那个“长”,在学术界又堂而皇之地变成“教授”、“博导”,行政资源与学术资源巧妙结合,将各种课题、经费、奖项挪入囊中,再加上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的炒作和推波助澜,这些行政权威又变成了学术权威。他们心浮气躁、学不求深、思不求解的官员们,尽情发挥讲起来头头是道的“唱功”、“吹功”,夸夸其谈,赢得廉价的掌声和吹捧声。在中国谁官大、权高,谁的学问就大的学术评价氛围中,真正坐下来、静下来潜心学问的人,逐渐被边缘化,被“劣币”驱逐。

三是学术行政化、显性和隐性学术腐败严重。中国的学术行政化倾向相当严重,评项目、评课题、评奖,很多是大领导领衔,小领导加塞,一堆搭车沾光的行政人员。据云南九三学社对有关科研进行过统计,20032005年云南省的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担任行政领导的平均占六成;20042005年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奖和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中,担任行政领导的达到了七成,有些单位甚至高达八成以上。(见《警惕隐性学术腐败》,《人民日报》 200725有些科研能力平平的人,一旦当上了行政领导,不需几年,就会成为“科研名人”,又成为各种各样的评委,掌握科研经费、项目、奖励的生杀大权。行政干预学术,造成学术资源配置效率低、监管难,加速了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的进程。

文章引用自: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体验公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