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一)

(2008-10-21 15:06:39)
标签:

仁者爱人

子夏

亲亲

孔子

杂谈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颜渊》12:22)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这段话中,说出了仁的最根本含义就是爱人,所以,后世也以仁爱并称。这两个字很简单,但意义却十分丰富。《中庸》对之有进一步的解释:“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仁就是作为人最根本的的东西,或者说就是把人当作人。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观念,它把人与物区分开来了,把人与植物、动物区分开来了。人有七情六欲,有伦理道德,有智慧理性,这都使他不同于物,而孔子认为其中最大的是亲亲,也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孔子是把血缘之爱、自然之情当作了人性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1:2)就是这种思想的明确表达。当然,孔子并没有停留于这种爱,而是将这种爱扩展开去,也就是所谓亲亲之杀,按照亲疏的远近不断推己及人;也就是所谓“泛爱众而亲仁”,普施爱于天下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如果说亲亲是把自己的父母亲人当作人来对待的话,那么爱众就是把众人也当作人来对待。这是孔子讲作为一个人在世界上对别人应有的态度。“仁者莫大于爱人。”(《大戴礼记·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6:30)“修己以安人”(《宪问》14:42)都是讨论这个问题。都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要加害于人,不要强迫人,对人保持应有的尊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从积极方面来说,要帮助他人“立”,就是要让人成为真正的人。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论语集注》)清曾国藩在《书赠仲弟六则·恕》中也说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工夫,随在皆设身以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当然,曾国藩主要是讲仕途经验,而孔子所说的立人达人要广泛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