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能刷掉消费腐败吗?
(2008-10-31 10:48:21)
标签:
公务
公家
公务消费卡
腐败
主管领导
公安局政委
杂谈
|
分类:
冷眼旁观
|
H是我多年的知交,两年前平调到邻县任公安局政委。上周日,他的在美国纽约歌剧院的同学回国,我们在一起玩了一天,他怕第二天有雾,所以决定当晚回单位。因为都喝了不少的酒,加上天在下雨,我决定和他一起走,在路上好有个照应。当然,去邻县还有一个重要私事,于是第二天请在该县做大官的Z吃饭,虽然是我请客,买单却是朋友H,因为他可以签那四个字。饭后结帐,H拿出一张卡,我以为是他自己掏腰包,于是我坚决不同意,他却说“此卡非彼卡”,随行的科长解释,那是“公务消费卡”。
关于公务消费卡,此前听说过,但没见过,也不知道有何意义。据说,实行公务消费卡,是为了杜绝虚开、多开发票,也便于联网监督,对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有积极的意义。
和尚这几天一直在想,为什么要推行公务消费卡?可能是因为有些“公仆”通过虚开多开发票,将公众的钱在不知不觉中拐了弯。为了遏制这种“潜规则”,不得不采取“公务消费卡”的“技术手段”,这也许是一种被逼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
对中国的一些管理制度,放眼望去,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办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务消费卡要求提供原始凭证,且必须要主管领导签字,但谁能保证那些凭证不会弄虚作假?谁能肯定主管领导不会敷衍了事?谁又能保证主管领导本人不以权谋私?
政府公务开支是花的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知道公仆们用了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用得是否合理。但现实中,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周游列国花的是公家的钱,在高档酒店一餐花费上万是公家的钱,买高档配置的坐骑花的是公家的钱......一些地方官员“公务消费”太容易太方便也太随意,即便现金支付换成了公务消费卡,依然没有什么顾忌,中国人对策总比政策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