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到处充盈着激烈的竞争,竞争中有成功者与失败者,后者可能对前者羡慕或欣赏,当然也有的失败者对成功者产生嫉妒情绪。
嫉妒是什么?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情绪,它是憎恨的孪生姐妹,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别人的嫉妒,或不知不觉地嫉妒别人。这种情绪十分有害,如不及时抑制、排除,将会落下精神疾病,折磨自己也影响他人,甚至会酿成严重的恶果。
嫉妒通常发生在一个团体组织内或非团体组织但经常接触的人际间,甚至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之间。
哪类人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一是心智不成熟的人,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三是不愿承认错误的人,四是缺乏自信的人,五是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和尚能总结的大概就这些)。被嫉妒者情况就复杂了,难以罗列,大家随便可以总结出一大堆。不被嫉妒的大约有三种,一是和自己不熟悉或接触较少的人,二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三是和自己有云泥悬殊的人。自满、自足的人不会产生嫉妒情绪。
如何消灭自己的嫉妒情绪?
一是寻找新的价值。一般来说,嫉妒都是针对别人的才干或能力的,那么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设法具备与对手匹敌的资格,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这对于恢复自己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帮助。通常,人在想完成一个大目标时,对别的事实毫不关心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视野的狭小性”,被嫉妒所困时,不妨积极地将自己投入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中,事情一忙就不会有闲工夫琢磨其他事了,专心一意地工作或学习,也可以发现更有价值得新东西,同时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
二是豁达达观地看世界。人生不如意识常态,事事如意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是世界的主宰,即便是主宰者,还有“不听话”的人会让你头痛。所以豁达地对待每件事和遇到的问题,就不会被嫉妒所困扰。达观其实施一种消极的处世方法,是一种宿命观,就是舍弃一些妄念,“慧剑斩情丝”,尽量使自己面对现实,少一些患得患失,多一些“自由”。
三是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这个问题很难,俗话说认识他人容易,认识自己难。《菜根谈》中有一句话大意识这样:把自己看高了,便不能奋进;把自己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四是不要盲目地比较。别人的优异与出色,固然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但聪明的人不会在内心时时充满比较。一旦陷入盲目比较的误区,就不能用新鲜的、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抹杀了人的个性,破坏了生命的多样性。盲目的比较会滋长嫉妒情绪,会徒增你的痛苦。
如何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嫉妒?
一是故意示弱。故意示弱能软化嫉妒。嫉妒是针对处在优位的人发泄的,所以被嫉妒的人将自己的缺点和软肋公开,可以缓和一下嫉妒者的自卑感,产生平等感,以降低嫉妒的程度。
二是退让。退让就是“避其锋芒”,明知对方对自己产生了嫉妒情绪,如果你挑明或者鄙视,将会闹得双方甚至整个组织都不愉快和不安宁,这时候你应该先“避避风头”,时间就是稀释剂,能冲淡许多东西。
三是鼓励。对嫉妒你(或他人)的人要多鼓励,这种鼓励不是拿他与别人比较,而是看到他的长处,多夸耀他的长处,同时帮助他使他冷静而达到理智的状态。
四是宽容。不仅要宽容朋友、家人,甚至还要宽容我们的敌人、对手。除非原则问题,凡事以大局为重,你会体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过错,这是何等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质,它使你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它会倍增你的人格魅力。(关于宽容朋友,初冬有不同的看法,值得商榷)
这是和尚“五一”长假的真正收获,属管窥之见,欢迎拍砖。
自1988年听了方*励*之的一场讲演以后,和尚对心理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开始读弗洛伊德、荣格、叔本华等人的著作。1991年从企业到机关以后读书少了,特别是此类书籍。五一长假中,除在“人情”外,又想起了他们,读了,对精神、原型、情结、个体、集体、意识、无意识等等名词又复习了一遍,边读边在纸上涂抹,所以写了。有人会问:......你做到了吗?我可以告诉你我一直在努力做,做得还不好。我很笨,但我仍然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