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果3  命运和因果报应(二)

(2006-12-28 21:08:03)
分类: 作者文丛

 因果3 <wbr> <wbr>命运和因果报应(二)

问:您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呢~~因果循环是不是有点唯心呢~~您是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呢 ?
       答: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良心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我们不必复杂化,比如作为官员或有权人物来讲,清廉是善,贪腐是恶,比如对于企业家而言,善待员工,讲究信誉,依法纳税等就是善,反之就是恶,对普通的个人来讲,一味自我中心、损人利己就是恶,反之则为善。
通过自己的生活、经营企业的实践,以及长期学习和思索,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因才有果,并无没有原因的结果,有时原因不明,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去追究,或凭我们现在的认识能力还无法弄清楚,而并非沒有原因。我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缺乏透彻的研究,但我知道唯物主义也高度肯定精神对物质的巨大的反作用。仅从字面看,与其讲唯物、唯心,不如讲有物、有心。

但是,稻盛和夫毕竟是稻盛和夫。这样的问题,与其说属于科学的范畴,不如说属于哲学的范畴。稻盛先生不仅是出类拔萃的技术者和企业家,同时又是与众不同的哲学家。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以及对自己亲身实践的反复深入的思考,稻盛先生不仅相信了“命运和因果法则”,而且认为这才是人生、社会乃至宇宙最根本的法则。不仅自己的一切行为都遵循这法则,而且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周围的人们,希望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与更多的人达成共识。

 

关于命运,稻盛先生举例说,有一位出色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是划时代的。他头脑明晰,从父母处获得了发达的、不同寻常的脑细胞,但是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优秀的学者。首先他必须健康成长,不能半途夭折或患重病,另外他需要一个能够埋头研究学问的环境,需要启蒙的恩师,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就是说必须有各种附加条件,他才可能将天赋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能否成为一流的学者,仅仅靠遗传基因和个人的意愿是不够的,还要附加某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它们属于“命运”的范畴。

 

读三国演义我们知道,诸葛孔明纵有雄才大略,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他不免一事无成,老死山林。而如果没有“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做梦也想不到世上有诸葛亮这个人。

 

为了破除对“因果法则”的偏见,稻盛先生想出了二点理由,都可称之为真知灼见。因果关系并非总像11等于2那样简单明快、一目了然。因为:第一,想好事、做好事,与产生好的结果之间,往往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或者一个月、二个月以后, 或者一年、二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坏事与坏结果之间也是一样。

 

第二,由于命运的存在。稻盛先生说,自己虽然从未请人算过命,但是也常听人说过,“今年是你的吉利年,事业一定顺利。”或者“今年是你的厄运年,个人健康、公司经营,要多加小心。”在红云高照的年头,即使有些不好的念头、不好的行为,也不会立即出现不好的结果。相反,在倒霉的厄运年份,即使想些、做些好事,也改变不了厄运造成的局面,好的结果一时出不来。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你的运气很好,你又坚持做好事,两者叠加,你的事业可能飞跃发展;你的运气不好,你又老做坏事,两者叠加,使你立即身败名裂。

 

总之,实际情况有点复杂。如果“因果法则”如11等于2一样,既清楚又能立即得到结果,大家当然都会相信。但是,因为命运与“因果法则”的交错重叠,结果就不那么单纯而直观。所以很多人不以为然。然而,正如《阴骘录》中所言,在我们沿着命运之经纱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又织入了“因果法则”之纬纱,两者交织而成的布,就是我们的人生。

 

环境或者说命运常给我们带来各种困难,这同我们的主观意愿无关。我们不希望碰到困难,困难就不来,这是不可能的。但对待困难采取什么态度,我们却有足够的自由,而这种态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里“因果法则”就会发挥它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说服大家相信“因果法则”,坚持想好事、做好事,稻盛先生在苦思冥想中,又获得了新的灵感,就是下节要谈的“天理”,或叫做“宇宙的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