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格5  释迦的六波罗蜜

(2006-11-17 18:26:32)
分类: 作者文丛
  人格5 <wbr> <wbr>释迦的六波罗蜜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水准,稻盛先生时常引用释迦的“六波罗蜜”,对它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

稻盛先生信仰佛教,但他并不停留在单纯的信仰上,而是结合切身的体验,给予佛教某些内容积极的解释,对“六波罗蜜”的阐述就是一例。                                                      

所谓“六波罗蜜”是佛教语言,指为磨练心志、纯化灵魂而必须进行的六项修行。

 

(1)  布施

   给寺庙香钱,给僧人谷米,叫做布施。布施又叫施舍,原意就是帮助穷人,对他人对社会作奉献。有慈悲心,对人怀抱真挚的同情,总带着这意识度人生,释迦称之为布施。

 

这不仅是有钱人的事,即使没有钱,也可以尽力;即使无此力,也可尽此心。

 

对人充满爱心,乐善好施,不拘于物质,亦包含精神支援,坚持不懈,就是修道,就能提高心性。

 

(2)  持戒

持戒就是遵守戒律,释迦将人不可以做的事定为戒律。但不幸的是,人们往往不知不觉就违反了这些戒律,这时候就应该进行认真的反省,不允许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人之所以会做坏事,甚至触犯法律,是因为人有血肉之躯,就是说人有食欲、性欲等本能。这种本能一方面是生存所必须,但另一方面它驱使人偏向自私和利己,以至难以自拔。

 

与具备本能一样,人还具备烦恼。可以说,人本来就是烦恼的动物。按释迦的说法,人的烦恼有108种之多,其中的贪、瞋、痴,即贪欲、恼怒、忌妒,被称为人心的“三毒”,人很难从这“三毒”中解脱。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正因如此,我们必须竭力抑制此类烦恼,正确控制自己的言行。不可贪心,不可猜忌,不可妒嫉,不可怨恨…抑制这种种烦恼本身就是“持戒”,就能提高心性。

 

(3)  精进

无论做什么都要全身心投入,即努力,但不是一般的努力,而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先生曾经举过农夫“二宫尊德”的例子,劳动伴随汗水,耐得住辛苦,日复一日,拼命努力,才能锻炼人格,提高心性,古今中外一切伟人概莫能外。

 

心无旁鹜,专注于工作,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不断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仅事业成功,而且在这过程中意识到事物的本质,提高精神境界。所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就是这个意思。

 

(4)  忍辱

不屈于苦难,忍得住痛楚。人生本是波澜万丈,我们活在这世上,总会遭遇各种艰难困苦,但决不被它们吓倒、压垮,决不逃避,忍耐着,硬着头皮顶住,而且继续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这就是磨练心志、提升人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当你体会到艰难困苦是心灵成长的机会,是磨去心灵锈斑的砂纸,因而能坦然面对,“刀枪不入”,你就可以进入悟境。

 

    (5)  禅定

浮躁的氛围、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工作、快速的生活节奏、各种矛盾和烦恼,在这现实环境中,要定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有点难。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忙中抽闲,每天至少腾出片刻功夫,抑制烦躁,将动摇不安之心镇静下来,聚精会神于一点,直视自我,反省并修正自己。虽不必拘泥于坐禅、冥想等形式,但最少每天一次的静心思索非常重要,化点时间也值得,“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这将使人正确且深刻。

 

如果把人心比作一座花园,思索和反省就是对园中的花草树木进行整修。花园不经常修剪,杂草就会疯长蔓延,侵害芳草丽花。除掉杂草,移植和培育良树好花,花园将更加绚丽。过度的利己心,以及上述“三毒”等就是杂草;感激心、谦虚心、知足心、宽容和利他心等就是型造美丽花园的良种好苗,而反省和思索就是去芜存精。

 

(6)  智慧

   通过上述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行,终于可以接近所谓“宇宙的智慧”,即一种“悟”的境地。能够悟得宇宙的真理,即主宰天地自然之最根本的法则。

 

谢谢各位网友来访,谢谢大家精彩的留言。
我不是佛教徒,没有宗教信仰,但对“六波罗蜜”这样的佛教精义非常欣赏,用它来律己,甚至作为生活信条非常确当,愿与共鸣者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