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作者文丛 |
附:答网友天籁
我相信成功有原因,成功有规律,这不需要怀疑。方程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这种规律。一时的成功可以靠个人的才能、天赋,但持续的成功离不开人格、以及基本价值观。当然不懈努力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是浅显的真理,但要成为信念才能发挥威力。希望年轻人理解这个方程式,运用它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2)
稻盛先生认为,人的“人格”既不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变的,既可能向好的方面变,也可能向坏的方面变。比如原来很勤奋又很谦虚的人,一朝权力在手,就变得傲慢起来,甚至专横独断,或者以权力谋取私利,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另有一种人,前半生没做好事,甚至在社会上兴风作浪,但是在历尽辛酸之后,以某事为契机,憣然悔悟,浪子回头,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既然“人格”会随时间或环境的变迁而变化,那么某位人物是否适合当领导人,就不能仅用“当时”这一时点上他的“人格”如何,做出判断。
那么应该怎样选拔领导人才不至于选错呢?稻盛先生谈到了他的接班人,第二任“京瓷”会长伊藤谦介。
(3)磨练中悟道
稻盛先生创办“京瓷”之前,在“松风工业”公司从事新型陶瓷的研究开发, 伊藤高中毕业后,进研究室当稻盛先生的助手。
“松风工业”是一个破旧的亏本企业,研究室十分简陋,也没有什么好的试验设备,整天跟陶瓷粉末打交道,工作条件相当艰苦。当时,稻盛先生开发出了供松下电视机使用的陶瓷元件,由伊藤动手生产。因为没钱买新设备,只能使用一台老式手动压机,干的是力气活, 伊藤个儿又小,从早到晚,就像天天练举重,不到一个月,手臂上肌肉就隆了起来。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伊藤想去上夜大学,而且已经考上了,但因为工作忙,经稻盛先生劝阻(大学不上也行,我来教你),放弃了,全力投入工作。伊藤专心致志,勤勤恳恳,拼命努力,几十年如一日,在这过程中,他提高了能力,发挥了才华,磨砺了心志,提升了人格,培养了领导人的资质。“京瓷”海内外员工已达7万,干部中有不少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伊藤只有高中学历,照样成为大企业的领导人,受到大家的尊敬,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不只是伊藤一个人, 在“京瓷”公司,高中毕生甚至只有初中学历的人,担任诸如事业部长重要职位的,还有许多。他们为什么能够胜任,因为他们的人格为部下所折服,具备了领导团队的资格。他们这种优秀人格从何而来?很简单,就是从一心不乱的、持之以恒的、精益求精的、地道的工作实践中来。
在日复一日的、踏踏实实的工作中认真体会人生的真理,在亲身体验中明白正确的做人准则, 具备高尚而且成熟的人格,进入了所谓“悟”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人物即使当选领导之后,也不会骄傲,不会堕落,而是一如既往,殚精竭虑,并在工作实践中继续提高自己的人格,为了集团,为了正义,不惜任何的自我牺牲。选择这种具有“深沉厚重”资质的人物做领导人,是集团之幸,他们必然会统领集团走向成功。
才能不可私有化
稻盛先生常把公司比喻为一个剧团。剧团有主角、配角,还有人负责道具、化妆、服装等。公司也一样,根据各人的特长,承担不同的职务。在“京瓷”公司稻盛是主角,为什么当主角, 稻盛先生说:“也许因为自己有一点经营才能。但上苍未必一定要把这才能授予稻盛和夫,换了另外一个有才能的人来当主角,戏剧可以同样演绎。”“我具备的才能,我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唯我独有的必然性。别人拥有同样的才能,履行与我相同的责职,也没有任何不妥当,没有任何不可思议之处。” 稻盛先生说: “‘京瓷’也好,‘DDI’也好,对现代社会这一舞台来说,它们的存在也许是有必要的,但建立和培育这些公司的人,却并不必非稻盛和夫不可。因此,我不能利用上苍赋予我的才能来为自己谋私利。”
就是说,领导人切不可将个人才能私有化。
稻盛先生说:“在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不禁悚然而惊。因为我也曾认为自己的才能纯属私有财产,凭借这才能获取的成果应当由自己享受。”
特别是IC陶瓷封装开发成功, “京瓷”急速发展,在大阪证券交易市场二部上市时,公司税后利润已达十亿日元,而稻盛先生的年薪仍只有区区几百万日元,比一般干部高不了多少, 稻盛先生的心里也产生了不平衡。他说:“是我的技术为公司创业打下了基础,是我日以继夜忘我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是我的才能给公司带来了成功,获取与贡献相对应的报酬,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这些想法曾在我脑里闪过。”
“幸好当时我已悟得,才能属天赐,不得据为己有。才能由上苍偶然授予自己, 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恩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稻盛先生如此说。
不可把个人才能私有化,这是一种什么境界?我们有些人,不仅理所当然地把个人能力私有化,而且千方百计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嘴上又“说的比唱的好听”,两面派功夫世界一流。对照稻盛先生,我们应该汗颜,如果我们还有良心的话。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