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胜需要运气,但打球不是赌博——也说男篮分组
(2008-07-22 18:29:57)
标签:
奥运篮球姚明体育 |
在一个饱受孙子兵法浸淫的国度,人们总是非常喜欢算计。不信您瞧,无论是篮球还是其它什么球,每逢大赛分组抽签结果一公布,各种算计就会一夜间浮出水面;斗大的“死亡之组”足以吸引着受众的眼球,所谓“下下签”、“XX签”之类庙宇殿堂的说词,霍然入目。伴随而来的,是一段段“精辟”的分析,先输谁,后赢谁,然后再怎么怎么着之类,或“不战而屈人之兵”,或“一切尽在掌握”,叫人唏嘘不已。
固然,凡有胜负心的地方,就一定有计谋存在。即便是欧美强队,无论足球篮球,也都有过消极比赛或者是默契球的存在,但更多时候,冷眼旁观一帮老外傻爷们不讲“计谋”的见谁都死磕的劲头,咱们总会冷笑两声曰,匹夫之勇!
真的是这样么?
米卢讲“快乐足球”,让国足们努力享受比赛的乐趣,结果,千年铁树开了花,世界杯潇洒走一回;马赫说,“最大的对手是你自己”,结果,女篮姑娘们赢了美利坚霸王花(尽管人家并非全部主力,但不服的,赢一场试试)。
饭要一口口吃,比赛要一场场打,“保几争几”有意思么?抽个所谓上上签有意思么(再说了,有这种好事么?要是总这么强弱分明,所谓公平竞赛不就成了扯淡!)?混入一流革命队伍的样子,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今日传奇而已。不如实实在在干它几场,让球迷过过刺刀见红的瘾头,即便倒在小组出线的门槛上又何妨?倒在更高的高手剑下,是件很丢人的事么?
你得承认,体育在咱家这地盘上,的的确确被异化了。不要总指责官员为了乌纱帽而歇斯底里;不要总教育球迷说,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拿出些“知道分子”的勇气来,懂球的说球,不懂的看球,不看的玩球,不玩的去球。
梦之队丢了好几届奥运金牌了,NBA照打不误,并且还越发国际化了;可是如果这个夏天,男篮真的倒下了,CBA会被炮轰么?还真不好下结论。
姚明在斯杯败于安哥拉后说,奥运照灭“Y”(大姚没这么糙,笔者过过嘴瘾而已)不误;至于德国队,“我们也不怵,诺维茨基就交给阿联了,一脸头发和胡子的卡曼交给我。”你看,这才是牛B人物的牛B语言,除了分外期待那些精彩对决之外,你会觉得姚哥们在说大话么?不觉得大姚说大话,是因为这话听上去比那些或胸怀壮志空表决心,或左右逢源算计再三,来得实在。
咱们虽然有“临时抱佛脚”的传统,但本质上是个不太迷信的民族;可每每事到临头,总会比有着某种信仰的西方傻老爷们们还要“疑神疑鬼”,这仗还没打呢,自个儿先神经兮兮起来,搞得自己索然无趣不说,弄不好,还有可能扯住了那些即将出征的将士们的斗篷;扑棱棱这么一抖,鸡飞狗跳的,一地鸡毛。
拜托别再唧唧歪歪的了,比赛快开始了,好好看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