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 |
分类: 枯藤老树-聊聊生活 |
记得在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曾提到所住附近街区的那个街角:周末在街角小理发店剃头,然后在隔壁马兰拉面馆吃面,常常是我最惬意的休闲方式之一。近日又去,时近中午,换了次序,先填饱肚子,进了热气腾腾的拉面馆,排队交钱,收银台那里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歪七扭八地写着两行字:因物价上涨,大碗拉面8块钱一碗。
一碗拉面下肚,转到隔壁理发店剃头,听着“小师傅”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话题竟然与买卖基金有关,说起那些个名词术语还真是头头是道。问她们买了没有,答曰,本来就没多少钱,存银行不合适,不如买基金呢。
从拉面馆到理发店的见闻,不由得联想到最近常常见诸于报端的那几个关键词,“通胀压力”与“流动性资金过剩”。不知道我们的经济学家在埋怨社会的非理性投资的时候,是否能感受到普通百姓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压力。GDP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在累计国家财富的同时,也造就一代新富人群。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国百姓在对于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还在承受着住房、子女教育、养老及医疗保障的巨大压力。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喜欢数钱,美国人喜欢花钱,所以持续下去的结果就是,中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美国人呢,则消耗着世界能源,享受着廉价的国际商品。没错,中国人是有着节俭储蓄的文化传统,但获取有品质的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我猜想,如果大多数中国百姓不用再忧心老有所养,病有所看,并且能过看到居者有其屋的希望,那么,所谓“拉动内需”,启动潜在而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就会成为现实。所谓股市及房地产泡沫的风险也会降到最低。
“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是一个必须开始面对的全新选择。
仅就股市而言,那些创造了巨额市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创造的财富,何时才能令“全体国民”更直接地分享到改革成果呢?照我的理解,在法理上,既然国有企业的性质是“全民所有制”,那么全体国民理所应当地分享到上市公司那三分之二未流通股份的收益!当然,收益的分配,也就是股东分红,绝对不是简单给老百姓发钱,而是一系列的回报于百姓股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其事实。
无论怎样,国家继续有钱着,社会保持稳定着,经济持续繁荣着,希望就该持有着。
走出理发店,屋外,冬日里,阳光灿烂。
前一篇:“此起彼伏”的篮球与足球
后一篇:“联想”不再续约TOP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