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管理,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标准,并坚持下去。在实践中,我最大的痛苦不是来自于项目竞标中的失败,不是来自于战略方向的思辨与调整,而是明明之前做得很好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后却变得很差!糟糕的是,事情的难度以及参与者并没有多少变化,更为糟糕的是,包括我在内的参与者竟会麻木到“就这么着吧”以及“放手通行”的地步!
如果一家企业的营业规模在扩大,员工数量在增加,但作业水平在下降,客户满意度在降低,那么这样的企业还会长久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当你无法找到病因,就谈不上治疗方法的问题?
有人说是因为原本就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所以员工因为缺乏比照而自我行事;也有人说是因为缺乏奖惩机制,做多了也就意味着做烦了......没错,听上去这些都有道理,必须定出标准,必须赏罚分明。但是,对于追求卓越,永不放弃的人来说,标准仅仅应该是作业的低限而不是上限!而任何外在的奖惩都无法替代内心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由此看来,标准、奖惩等管理系统必须建立,以作为营运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同个屋檐下的人们所遵循的是怎样价值观?在价值观的构成当中,建立于清晰的自我认知基础上的,自我管理和发展的愿望,那种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对于完善自我和创造最优价值的渴望,才是真正成才以及成就事业的核心!我们可以想见一切的短视和得过且过,以及表现在工作细节上的随遇而安,会拥有怎样的职业生涯和结果。
古人说,自助者天助之!
共勉!
后一篇:智威汤逊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