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营销-谈谈专业 |
过去我总认为,中国体育用品业无法容纳那么多的所谓体育品牌,在前几个大腕飞速发展并实现上市融资后,余下品牌的日子就那么好过了。然而在看过本届体博会之后,联想到最近正在看的(看得晚了一些,惭愧)《长尾理论》这本书,原来的想法开始有所改变。
体育用品业之所以也存在“长尾”,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的地区间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导致存在多个特定的细分市场,经管这些市场有向中心城市靠近的趋势,但限于多重壁垒,进展并不如经济学家所预测的那么快。
第二,其次,所谓“信息的民主化”为中小品牌提供了在细分市场深入接触核心目标受众的可能性,很多时候,某群消费者所在阵地,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小品牌的传播占领。
第三,更多的创意组合,比如叠加与重组等概念被用来进军消费者的内心世界。
尽管存在上述动因,但找到长尾的存在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君不见,但凡有些资金实力的企业,都把市场拓展之宝押在CCTV-5以及所谓品牌代言人身上,体育节目不行就来文艺节目,体育明星没机会就来演艺明星等等;依我看,处于第一集团末端以及第二集团的品牌才是真正应该感到危机的品牌,因为它们没有享受到老大老二的作为市场领导者和跟随者的益处,却需要付出接近于前者的沟通成本;反倒是那些细分市场的小品牌,个人认为如何它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会活得有滋有味,比如户外用品品牌——“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