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铁们不需要标签

(2006-12-25 22:10:49)
分类: 体育营销-谈谈专业
    年末岁终,体育界变得萧条了不少,倒是“姚明又伤了”的标题以及他呲牙咧嘴的倒地痛苦状占据了各大体育版面的显赫位置。在姚明光环下若隐若现的,是李铁等海外球员的归去来兮问题。
    若干年前,自李铁们踏上英伦的那一刻起,一地鸡毛的中国足球让人们迅速地给这些小伙子们贴上了“中国水平走向世界”的标签,乃至若干年后,当孙继海在初冬的曼城坦承,“我们不过是鸡肋”的时候,有些人的眼球竟惊讶地吊在半空,恨不能抬手捂上”中国太阳“的嘴,那个样子,活脱脱《皇帝新装》里面的那些个侍从们。
    如果说通过夸别人来找到某种自信还不至于负面影响太大的话,那么通过骂更差的来维护某种原本便不明就里的主观之见,则应该受到抨击了。比如,现在李铁宁愿在那边坐板凳,也不愿回国打中超,有人就开始牵强附会地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足球环境太差,人家不敢回来;更有甚者,认为李铁回来跟黄健翔离开央视一样是愚蠢的。我想说,对李铁暂时不想回来的猜测,就像给黄健翔贴上“反抗体制的好汉”的标签一样,才是真的愚蠢!
    一个明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他首先考虑的大体上都是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利益。黄健翔觉得再呆下去不爽了,外面的选择多且都不错,他一定是在比较了这次选择的“基本收益”与“机会成本”后,做出了能够说服自己的选择,仅此而已。而李铁呢,大抵如此罢,比如在工作些日子,英国的永久居留权或许就该到手了等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某个特定市场的特定时期内,追求“边际效用最大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比如杨晨,在德国快降至谷底前,回国卖个不错的价格,就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什么“归国献技”之类的奉承,纯属扯淡。
    所以呢,拜托那些总爱犯集体无意识病的人,用正常人的脑子来思考人最正常的事情,不算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吧。套用街头常说的一句话,不贴标签会死呀?!孔老夫子在数千年前说过一句简单而深刻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你试图解释某人某事的时候,不妨先想想,换了你是他,你会怎么做?中国自古就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传统”,依我看,这话用在某些缺乏独立思维张嘴胡说的人身上还是比较合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在圣诞边上
后一篇:新年戒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