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法避免的冲突——看电影《赛德克巴莱》有感

(2013-08-05 00:09:58)
分类: 影视书籍动漫赏析

1.

    电影《赛德克巴莱》是台湾人拍的一部电影。讲述发生在台湾雾社地区发生的土著居民与日本殖民者的冲突。这部电影在台湾上映时分为两部,上集是《赛德克巴莱——太阳旗》,下集是《赛德克巴莱——彩虹桥》。

    导演为了在大陆公映,特地剪了一部2个小时的缩减版,但是这部在台湾掀起热潮的电影,在大陆却反响平平。

    上个星期,在电脑里看完上下集完整版的《赛德克巴莱》后,我明白了大陆人看不懂这部电影的原因。首先,大陆人无法体会到台湾人对赛德克族遭遇的共鸣——台湾先被明朝统治,又被荷兰人统治,再被郑成功残明政权统治,复被清朝统治,又被割让给日本统治,再被中华民国光复,却又成了孤岛。那种被不同文明来回统治与抛弃,身份迷失的困惑,是充满极端国家主义的大陆人无法理解的。

    另一方面,看惯了大陆那种生猛的抗日电视电影而成长的大陆观众,想来是期待了一场痛宰“日本鬼子”或者揭露“日军暴行”的酣畅淋漓的电影。即使没有手撕日本兵,至少也要善恶分明吧。但是《赛德克巴莱》的剧情有些冗长,关键是这部电影有些“是非不分”,日本殖民者不是那么坏,反而是赛德克族非常野蛮血腥。整部电影没有刻意丑化或者美化历史,而是尽量真实地去还原历史。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电影里的每一个有名字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导演是严格按照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原始记录,严谨、客观地刻画人物,甚至电影的众多情节都有历史记录,只在没有清晰记录的地方,导演才略为发挥。这种严格还原历史的电影碰上了看惯“虚构历史”的大陆观众,自然水土不服。真正的历史是枯燥的,没有百分百的坏人或者好人。

    电影中的赛德克族,生活在台南雾社地区,是台湾土著居民。赛德克族共分为12社(即部落),生性彪悍,打猎为生,有“出草”的习俗——出草就是猎取人头。赛德克族的男子必须杀死外族人,并砍下头颅,然后在额头与下巴纹身,才算正式成为男人。杀人砍头多者,被视为英雄勇士。故而12社之间,常会互相攻杀,为的就是猎取人头。在清朝统治时期,对赛德克族一直划地而治,不干涉他们的生活。直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才开始同化赛德克族。

2.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清朝战败,割让台湾全岛与日本;

    1910年:日本人技术人员组成的铁路考察队被赛德克族屠戮,台湾总督府开始讨伐赛德克族。终于攻入赛德克族核心的雾社地区,赛德克族12社被迫投降;

    1930年:以赛德克族中的马赫坡社为首的6社,对雾社地区的小镇发动突袭,杀死日本侨民134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与平民。台湾总督府发兵营救日侨,并联系同为赛德克族的马赫坡社之世仇道泽社,共同剿杀暴动赛德克族;

    1931年:投降后的500余名暴动赛德克族居民(多为老弱妇孺),在日方收容收,遭到道泽社赛德克族袭击,250余人被杀。

3.

    通过整部电影,可以感受到导演对土著文化的尊重。确实,剧中赛德克族男人的彪悍,他们雄壮的舞蹈,女人优美的歌声,都令人不禁得产生向往,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赛德克族。但是这并不能让人赞同赛德克族的行为方式。套用剧中讨伐军司令的话来说,日本人将文明带给赛德克族,赛德克族却用屠刀来报答。

    相较于当时的日本文明,赛德克族几乎就是原始社会。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他们有出草,猎人头的习俗。在被日本人攻破部落之前,赛德克族对外来者固然是格杀勿论,就是12社之间,也是互相仇杀。

    1910年日本人控制雾社地区后,他们并没有打破赛德克族的社会构成,依然让他们以部落的形式聚居。只不过在每个社的附近,都设立了派出所,派了1—2名警察驻守。类似现在的户籍警。当然,日本人严厉禁止了赛德克族的出草习俗,于是,赛德克12社因为日本人的统治,破天荒地停止了互相屠杀,过上了和平的生活。在对敢于反抗的赛德克族进行残酷镇压的同时,日本人在雾社地区建立小镇,教授赛德克族儿童日语。于是,到1930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雾社地区是一个土人与现代人和平共处的文明社会:12社部落保持原有的生活模式;同时雾社地区出现了日本人与汉人杂居的小镇,有邮局、学校、还有旅馆;所有赛德克族人都会说简单的日语,甚至还有赛德克族的警察;日本警察也会说赛德克族的“番语”。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情境之下,日本殖民者确实料想不到赛德克族会发起如此大规模的暴动。

    反观赛德克族的暴动原因,表面上是日本人逼赛德克族人改变习惯,让他们伐木做工,歧视赛德克族人,调戏妇女。在我们的眼中,这些问题只不过是殖民者对被征服者无可避免的示威,事实上日本人对赛德克族是十分宽松的,能够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暴动,本身就说明日本人没有打乱赛德克族本身的社会体系。

    暴动更多的是因为一种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原因。

明知道不起义还能活,起义的话则是灭族,马赫坡社的首领—鲁那莫道却像个狂热的宗教极端分子,只强调自从日本人来了以后,年轻男人脸上没有了刺青——因为日本人不允许他们猎杀人头,这违背了赛德克族的文化。一同起义的荷戈社首领问:“为了刺青,就牺牲掉这么多生命,值得吗?”鲁那莫道的回答是:“祖灵会在彩虹桥上等我们的!”

    赛德克族是落后的,野蛮的,但这就是赛德克族。他们不需要日本人带给他们的文明,即使那种文明让他们可以和平生活,享受到种种便利,但是不能杀人,不能砍人头,没有刺青的赛德克族还是赛德克族吗?文明再好也罢,我们赛德克就是要出草!

    就是抱着这种想法,赛德克族袭击了雾社地区的小镇,将镇上的所有日本居民全部杀死。包括妇女与儿童。这是无法辩解的屠杀,但是屠杀这个词本身就是现代文明的词汇,对于赛德克族来说,这是积压了二十年之后的大出草,族人尽兴地杀死日本人,砍下人头。

    电影中,对那些抵抗的日本男人也进行了正面描写。为了保护他人而勇敢战斗的日本男人,让我忍不住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武士!而那些在学校读书的赛德克族儿童正在毫不犹豫地杀死了自己的日本人老师与同学。如果当他们知道,因为他们的这种行为,使得赛德克族要转移到深山躲避日本人追剿,从而造成他们的女性亲属,母亲姐妹为了节约粮食,而选择集体自杀(悬树自尽),这些孩子还会如此疯狂吗?

    令人叹惋的是,到最后日本讨伐军都是依靠同为赛德克族的道泽社进行的追剿。道泽社与马赫坡社为世仇,所以配合日军进行进剿,历史照片上成堆的人头,都是道泽社砍下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泽社也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出草,只不过用的是同族人的人头。

4.

    用文明人的眼光,是无法理解赛德克族的行为的。但是按照赛德克族人的眼光,他们不需要什么文明,即使他们知道你们的文明先进,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无法避免的文明冲突。任何一种文明,如果不是自行演化,而是被外来文明强行转变的话,落后文明会爆发出强大的反弹力。

    我们想一想发生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那也是一场毫无意义,盲目排外的运动。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落后文明爆发的反抗呢?中国的本土人民他们就是看不惯教堂,就是不喜欢电线杠子,讨厌西洋文明的一切,即使这些文明是便利的、先进的。说得极端点,当时的中国人就喜欢裹小脚、三跪九叩、坐马车,就是讨厌平等、火车,你怎么着吧!

    然而作为先进文明的一方,他们也没有什么错误。看见落后的,甚至是野蛮的文明,先进文明试图加快落后文明的进化速度。让他们提前进入现代社会,享受现代文明,这有错吗?难道看着中国人落后,愚昧才是正确的?这才是让我感到深深悲哀与无奈的地方,这种不同文明的冲突是绝对无法避免的。这种冲突所带来的死伤是如此巨大,以至于隔了几代人都无法忘怀。可偏偏通过这种冲突,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才能完成最后的融合。或者说一方从心理上彻底击垮另一方,从而使得落后文明彻底放弃抵抗的念头。1900年后的中国就是这样。

    而这种不同文明的冲突,直到今日还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反复上演。征服、流血、反抗、屠杀。这一切都可以从小小的赛德克族起义中看出来。

5.起义赛德克族的结局(转载自维基百科,略有编辑)

    事件之初,抗日六部落的族人共计1,236名(其中有作战能力的壮丁300余人),至事件结束后的统计:死于刀枪者85名、被飞机轰炸死者137名、炮弹炸死34名、被“味方蕃(道泽社)”袭击队猎首级者87名、自缢身亡者296名、俘虏者265名,另外有约500名原住民投降。

    于第一次雾社事件期间投降之赛德克人共514人,之后被集中于邻近原部落的五处收容所,滞留至1931年春。期间各收容所与道泽群原住民不时发生冲突。

    出于严惩起事部落之动机,当时的台中州警务部长三轮幸助、警察课长宝藏寺虎一共谋利用事件期间之部族仇恨对投降者进行清算,秘令小岛源治挑拨道泽群情绪攻击起义赛德克余众。1931年4月25日深夜,道泽群的壮丁200余人组队夜袭位于罗多夫、西巴乌两地的四处收容所。被杀死及自杀者共216人(一说214人或218人)。日方之警卫仅在西巴乌收容所方面进行过名目上之开枪喝止,道泽群则仅有1人死亡,5人重伤,10人轻伤,且多半是赛德克族人以弓、竹枪等武器反击造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