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股市的观点与看法——均价线篇(二)

(2012-02-01 17:52:12)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在年初谈到有关均价线趋势的关系与演变,本栏将长期趋势的循环变化设定在150、100及50等三个周期的趋势,即三、二、一年的观点判断,不谈更大周期的五年或是十年周期,因为没有多少比率的投资人可以持股如此的长,所以从常态的持股观点谈论应该更俱有意义,所以只设定在三年的周期。 
三年算不算长周期呢?应该算是。不要说是三年,如果可以掌握与预测未来三个月的股价趋势动向,基本上已经算是箇中的高高手了,因为股价的变动每一天都在进行,资讯发达讯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不管全球那个地方发生什么事?一般可以在短短10分钟内已经传遍全球。如果在半小时内无法知道世界哪个角落?哪个地方发生什么事?要不就是你在睡梦中,或是有其他事物牵绊,无法让你立即观看世事变化,让你立马知道发生什么事?否则实在没有理由会不知道,尤其对于投资人而言,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全球任何地方的新闻动向,说明什么呢?牵一发而动全身呀! 
可是,必须注意的是,任何世事的变化也许不会直接影响到你,但应该也会多多少少牵动你,正所谓“蝴蝶效应”,只是对这个效应的感受差异而已。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一定要掌握每一次的高低位变动,无异于给自己找麻烦,倘若依照一定的趋势观察,大致上应该可以很好把握在“一定程度上”的涨涨跌跌才对,所以本栏还是会依据趋势加以推导。 
二、均价线的趋势应用与判断 
一般谈股市的趋势变动基本上不离道氏理论及波浪理论的应用,通常会谈到根据哪个理论的状况应该如何又如何?事实上真有该理论说明的状况发生吗?在结果没有出现以前谁都说不准,只有在事后论证时才会言之凿凿,甚至于穿凿附会的说明,似有若无的分析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尤其一谈到A股的发展总是喜欢谈从最初的起始,然后一步步的说明是哪一个浪数级别,本栏以为大可不必如此麻烦。 
如果真要完整划分,A股市市场应该从05年的6月份以后才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之前的变化都不能作为代表,即即使推导波浪级数也应该摒除05年6月以前的股市变动,虽然它们还是有所关联,但真正意义上的关系应该少之又少,绝对不能因为有所关联就将它作为一个连带的周期应用与判断,应该大胆的设定与划断后从另一个阶段发展开始推导,这样会更俱有新阶段观察与判断的意义。 
如果依据更长周期设定推导,本栏认为应该依据周K线5及10年均价线加以推导,设定250周及500周加以应用,这样应该更俱有可看性与真实,应该更符合A股的事实波动走势的应用。 
1、超长周期10年均价线的关系推导—— 
10 年500周均价线的观察与判断应该是A股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依据500周均价线设定,从06年5月8日开始,上证指数正式突破与越过10年均价线后站稳再上攻,而且以其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强势攻坚,出现后来的创新高。这一周将是一次非常重要,也是非比寻常的比较,所以从这一周开始可以设定为一次“新老划断”的开始,也可以作为一个段落,等于之前的变化是一个旧股市周期,后面才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 
从突破10年均价线后到最高点6124完成时总共运行73周,然后也以大幅度快速跳水的回档方式直接的跌破10年均价线,共使用了53周后出现最低点1664.93点,这一来一往之间形成的还是围绕在 10年均价线的正负乖离区间的变动,表示以10年的投资观点,当时造就与创造的例如过于丰富,难免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大涨与大跌,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与教学题材,也可以说A股必须经过类似的烽火洗礼以后才会渐趋成熟,所以波动才会开始进入稳定。 
是否可以依据10年均价线作为依据进行推导与应用呢?从06年5月8日后触及10年均价线只有两次,意谓要跌破10日均价线还真的不容易,这也是本栏在去年12月份以前谈到的一个概念,10年均价线一定有撑但可以跌破后再拉回,这个观点与概念至今还是没有改变。 
当然当时跌破以后未见立即拉起来,一些短视者会认为这样的观点不对,因为已经确确实实跌破10年均价线。如果用一个长周期的视角观察,它还只是在这个阶段中的一个小小变化而已,只是到底应该是跌破10年均价线后几周会拉起来,说真的没人可以清楚的预测,本栏只是真实的说明它的趋势演变与状况,绝对也没有能力说明它会在何时拉起来?但从趋势演变观点来看,本栏只有一个观点,即跌破10年均价线以后可以静静等待后面反击拉回10年均价线的机会。 
只是,一旦跌破10年均价线以后就会造成一波不小的震撼,也会造成一段急速下杀认赔的操作,读者可以回想12月12日开始的那一周,但指数跌破当时的10年均价线2294点以后,是否造成更快速的下跌呢?当时引发一些过度炒作的个股纷纷崩跌,几乎都用“蹦极”的方式演绎。因为是“蹦极”,所以加速下跌的同时也会以“加速”的方式进行反击,所以也造就了后了快速反击的动作,这些都是历历在目呀!只是当时的说明相信多数人未曾注意,所以出现急速下跌以后才会“怨声载道”,如果回归趋势的判断,不都是如此吗?道理很明白呀!为何会有误解呢? 
本栏要说的是:是否可以信赖10年均价线的支撑作用呢?至少到目前为止它的趋势还在持续走高呀!至少还有长期投资的认同关系的存在,所以它一定有撑。 
必须说明的是:一定有撑的操作应用重点在时间问题,你要用多少时间等待与验证呢? 
本栏要特别郑重的说明,06年5月8日的收盘1602.83点,及08年10月27日的收盘1728.79点将成为很重要的两个点位,也将会是未来很重要的低位支撑参考。 
如果依据上一个10年均价线形成的区域高点将是09年1月19日的1990.66点,当时在09年2月2日突破10年均价线后发动上攻,收盘点就在 2181.24点,可以依据类似的平台支撑关系加以应用,这样也可以正确的对比10年均价线与周K线加以应用,这个使用方式是《麦氏理论》的特色,每一次都是如此,不会改变。 
从上一个最低收盘1728.19点以后,进入另一个阶段的上涨会回跌,期间又经过165周,等于第一个阶段从涨到跌共计用了126周,第二个阶段到目前为止用了165周,是否已经确定底部呢?从整体条件来看还不能就此论断底部已经完成,还需要多一些时间的测试。 
上一次跌破10年均价线后形成区域跨距15周以后才开始重新回到10年均价线,也才构成后来的反击上涨,哪一件事09年2月份的事,当时因为有“四万亿扩大内需十大措施”的激励,那么这一次并没有这样的超级利好,在指数跌破10年均价线后是否需要更长周期的修整呢?尤其现在只有经过6周就拉回10年均价线,是否还要再来回的测试呢?显然还有必要如此的反复才对。 
06年5月8日越过500周均价线,当时点位在1427.08;第二次跌破后再拉起来时间在09年2月2日,当时点位在1988.15点。这一次500周均价线来到2301.64点,与前面两次的点位已经有很明显的差距了,是否这一次的支撑依然“强劲有力”呢? 
如果依据趋势的推导,多方应该还是可以依据这个支撑持续的推高指数,或是稳定指数持续向上,只是到底会推高到何种程度?这个实在不容易测算,也难以说清楚,因为只能认定俱有一定的“稳定推动上扬力量”,但难以说明到底可以推高到那个高度?此时必须加上其他均价线的应用来对比,否则没有其他可以依循的模式说明。 
有一点可以认定的是:依据500周均价线加以应用,在未来还有209周属于推升助涨的情况下,多方还可以围绕在10年均价线继续上移,即使出现再度跌破10年均价线以后也可以适时适度的重新反击拉回支撑,只是无法说明到底跌破以后需要用多久的时间修整后才会重新回到10年均价线上方?也无法说明重新站稳10年均价线后可以再度拉高多少幅度? 
这两个部份是大家想要的答案,但是对不起实在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