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均量线趋势看银行股。
(2012-02-01 17:45: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麦氏理论》谈到量潮趋势时应用的是均量线加以归类,从长期归类设定开始,然后进入到中长期的确认与判断,再到20日均量线来应用,等于有了“长线保护短线”的概念以后才可以加以应用,因为如果没有长期趋势的判断,即使中短线再怎么强势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长期趋势的影响。
最重要的三条均量线就是120、60及20日均量线,依据这三条均量线的趋势推导可以认定多头与空头的趋势演变,即量潮没有明显进入多头趋势之前都不可以轻易的做多,而量潮趋势进入多头涨势时通常都会出现一次明显的“三叉量线”的形态,即只要长期均量线持续的萎缩、压缩到达一个绝对的低位区域后,等于说明经过长期筹码的沉淀后,多方也开始俱备反击的能力,此时可以认定“筹码已经获得锁定的效果”,当然也就是筹码沉淀。
所以出现“三叉量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基础,不管三叉量线的形成是“下跌逐步买入形成筹码的锁定”,或是“以量破价”的买入形成主动的发力,还是“萎缩进入极低的成交量”,甚至于出现“近乎窒息的成交量”,这个现象可以说明筹码已经到了“不愿再杀低”的基本现象,可以视为近乎“好死不如赖活”的形容,等于“已经伤痕累累了不在乎再割几刀”,没感觉了,麻木了,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反击的要求。
这个就是一般分析中谈到的所以低量阶段,只是很多用描写的方式说明低量,但并没有办法归类出何者才是真正的极度萎缩进入极低的成交量?这一点恰恰就是《麦氏理论》的优点,从统计后归纳出来的一些特征来说明极低量的概念,用时间周期的积累划分,形成可以定性、定量的模式与模型。
举例工商银行(601398)在1月9日这一天出现20、60、120日均量线的三叉形态,主要是因为120日均量线压缩进入36.5480万手的基础,60日均量线也达到36.3455万手的水平,呈现走低的态势,说明在“扣减量”的对比下已经进入相对的低量区域,即使“对应量”也没有构成量压,这个时候只要稍微增量就可以形成有利的上涨,即使不增量也不容易构成下跌,此时就形成了“放量上涨”及“缩量不跌”的基本多头涨势模型,也等于预告此股正式走入多头涨势。
所以1月9日这一天的“三叉量”甚至于加入10日均量线应用构成“四叉量”形态,这个现象是不容易出现的技术面优势,如果同个时间可以出现均价线也一样的 “三叉”或是“四叉”,还是出现多头排列格局时,涨势基本上已经确定,此时就会进入未来会持续上涨的局面,只是涨多高?涨多久?涨多远?没有涨不涨的问题,只有如何涨的问题。
这个时候的形态也等于进入《麦氏理论》的“绝对多头组合”形态的时候,只要继续持股,而且可以持股不动,甚至于每一次压回缩量就“再加码买进”,基本上都可以有所斩获。
因为用的是长期时间观察,至少以一个周期120天来投入,等于将时间拉长最后都会涨幅非常可观,最后才可以真正赚到钱。这个时候的投入等于进入了“随时买、随便买、想买就买”的绝对有利时机,就看你的投资概念了。至于一般股民是否做得到呢?这个是另一个话题,本栏谈的是一个投资概念,你如果也俱有一样的投资信念,一定可以也获得相同的投资效益,如果用其他观点来看“长线的投资”,结果如何就难以说明。
用上述观点看建设银行(601939),近期稳定量但股价一样上涨,基本的道理就在这里,本栏要说明的是“长期均量线已经见底啦”!至于是否未来会构成较大的涨幅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不必说太多。
应用相同的条件看南京银行(601009)、华夏银行(600015)、宁波银行(002142)、浦发银行(600000)、招商银行(600036)、北京银行(601169)、兴业银行(601166)、交通银行(601328)、民生银行(600016)、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等等,实在找不到不涨的理由,即使差一点的如深发展A(000001)及光大银行(601818)也都俱有明显长期均量线见底的现象,还能不涨吗?
本栏无法告诉你是否春节之后会由银行股带领盘势攻坚,但本栏要说的是:已经构成如此完整的多头涨势,如果还要看跌实在没有道理,不看大涨都已经很过份了,还要看跌就更离奇,要不是可以赌气看跌,要嘛!应该是与财神爷作对才是,否则要找什么理由来说明呢?
给银行股半年时间,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投资效益。试看看,只要你真的做了,估计投资观点会就此改观,股市可以创利,只要你多一点耐心,你一样可以赚到钱。该说的已经说了,尽管到股市拿钱,别客气。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