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跌势量潮下价格破坏力强
(2011-01-26 13:18:46)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成交量的不足给是市场带来很多隐忧,但当成交量压缩到一定水平之后,那么就不再是成交量大小的问题了,往往造成市场下跌的是价格体系形成的趋势性压力。这也是在跌势环境下,大家会发现缩量下跌,放量也下跌的原因所在。因为当量能潮趋势处于下跌周期后,缩量无法推升上涨自然要下跌,而跌势量潮下突然间释放大量不仅不能扭转,还会因为无法持续扩增量而带来进一步的破坏和下跌。
所以往往这个时候,您会觉得成交量横竖都不好,的确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历史交易过程中,屡见不鲜。所以倘若还是只盯着成交量大小不放,而忽视量潮趋势行为,那么很可能会因为量能大小变化而研判错误。
其实这个时候,往往对投资者心理影响更大的则在于价格体系的演变,任何一次再破坏的行为都会沉痛的击中原本好感的心,特别是k线结构的破坏就会形成另外一个台阶。就像在2850点处的平台区域,12月27日一根长阴彻底击垮大家对这一区域的期待,只能灰头土脸的向下撤退。
如今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还不是一个像样的平台,但是往往这样的修整碎步小阴小阳,却不及一根长阴破坏,一旦如此,必然要将修整区域再向下退一步。K线的结构通常在跌势环境下就是如此表现,而若从均价线的移动关系来看,其实更能够突显对多方不利的局面,这也是比较能够获得投资者认可的。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在均价线的移动关系上,麦氏理论里分成两个部分,以60、120日周期为主的长期趋势,另外则是5、10和20日为主的中短期趋势。由大及小,虽然120日均价线还在扣低走高,但是熟悉麦氏理论中关于均线特征的说明和应用,那么就会明白这样的低扣减行为已经无法带来优越感,反而逐步走平的特征也将会渐渐形成反向的不利局面。
然后再观察60日均价线,显然趋势性的跌势已经增强,从1月5日下跌以来,已经持续了16个交易日,完成了两次关系系数的确认,通常经过15天的有效下跌之后,往往后面的破坏性会更强,那么其后就会有来自于60日周期的影响和破坏。就如同20日均价线的影响力一样,从12月23日扣高走低后,持续了2个4.47天的下跌,经过9个交易日之后,都无法改善20日均价线的跌势,那么其后也造成指数出现了加速下跌行为。
从麦氏理论的统计,这些关系会发生在每一个周期上。所以结合各周期的移动关系,那么三大主要周期的移动趋势都对多方不利。这还不是主要的,本栏早前就谈到,通常在跌势环境下,就别寄望价格可以改变中短期结构,会受制于20日周期的下跌趋势,在没有条件足以扭转20日周期之前,只要顺应着5、10日均价线向下移动就可以了。这会是在多空环境下都适用的基本规律。
而进一步观察当前指数与中短期均价线之间的距离,显然即使有条件反击,那么可为的空间也非常有限,截止上午收盘2691点,距离10日均价线也只有34点之距,而10日均价线仍然扣减高指数区域,别想可以改变。如此也当无法寄望于下午盘会有较好的作价空间,这样也会给下午盘带来更大的隐忧,反击空间不高反而还会被再度压回,继续呈现出趋势性的压制。所以更喜欢就这么沉淀下去,不需要再试图反击。成交量已经沉淀的很漂亮,接下来就是看价格如何修整了,不需要与趋势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