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新低量还会有新低价
(2011-01-26 11:27:37)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第一个小时只有成交203亿元,成交量继续缩减,寄望这样的量能就把指数推上去,显然是不现实的,无论动用什么力量,都不能在缩减量的条件下推升指数。而且价格部分的劣汰更加无法用强力攻坚的方式来改变既有趋势的延续和发展,当无法有条件扭转中短期结构之前,反而任何强力作价或者盘中拉抬的行为都容易引发进一步的下跌,甚至破坏性的局面出现,只会给本不该上涨的行情雪上加霜。
在面对持续盘弱的行情时,往往保守型的投资者已经按兵不动,其实这也会是大多数投资者选择的方式,而之所以行情还会出现如此跌宕态势,则偏向于短线游资的波段交易行为,或者某个价值投资的点位到了,就会产生这样的反击动作。倘若从短线游资的操作行为来看,显然不仅不能将这样的上涨视为可延续的条件,反而要主动性的避让这样的涨升动作,倘若有能力短线交易,那么也要想办法提前走一步,不能落到后面垫背。
从指数的客观结构来看,短线资金的活动为多,当处于这样的条件下,任何上涨都将只是一个跌势行为下的反弹过程,若可以确定20日均价线的跌势无法改变,那么这就是昙花一现,难以为继。
另外则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对市场点位的认可,但是往往这部分资金进入之后就不再动弹。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在跌势过程中,有较大量能释放行为的反击,但从上午盘的表现行为来看,显然也不是这样的特征,缩减量的行为更加突出投资者对这一位置的不认可,资金多寡一目了然。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以此来看,那么仅仅是短线资金所为而已,而一旦出力不讨好时,往往短线资金也会因为疲态而休息,所以反而会造成成交量进一步压缩。这也是为何现阶段持续压缩量的原因所在,其实也都是反映着大家的心理变化,为何在跌势格局下,成交量低,还会更低?这也是麦氏理论里的“在跌势环境下,新低量还会有新低价”的基础所在。
所以,当出现缩量推升且无法跟进释放更大量能时,就应该要选择避开,不仅不适合参与,反而要将原有持股调节,因为“新低量还有新低价”嘛。如此来看待,就会对成交量的认识更进一步,不会将新的低量马上当成所谓的“地量”来看待。其实熟悉麦氏理论分析的投资者就会明白,没有“地量”之说,只有基础量水平的扩延。
但到底多大量是基础量呢?这又不能用一个数字来定论,只能依照市场客观的变化关系,而且需要用时间来沉淀和验证。就像当前量水平,麦氏理论里则更偏向于基础量水平来看待,但是都要针对于不同周期进行的修整才会有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待成交量演变,那么显然单日成交量的大小并不能作为涨跌的依据。
熟悉麦氏理论分析的朋友就会自然将这样的缩量视为近等量水平的扩展,将之对应于20、60和120日均量线的移动关系,那么就可以基于当前水平量获得相应的移动平衡点,然后就可以从移动平衡点的关系上获得行情演变的时间周期,比如基于60日均量线的移动关系来看,显然要能够获得量能压力的减缓,就要待扣减完当前高达2000亿元以上的成交量区域,如此来看,显然都需要到2月中旬才可以完成,之后是否有条件获得改善,平衡点如何改变都需要根据即时的量能水平来研判。
关于成交量的演变关系,大家要将量能大小放在区域量潮里看待,应用分析三部曲推导分析,就可以获得基本的移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