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你想起了谁
(2008-09-18 12:08:39)
标签:
杂谈 |
也许我太感性了,或者也许我太想念家人了……但是的的确确的,只有故乡才会带给我浓浓的中秋气息,朴实、传统、热闹、虔诚;然而在这个已经共同呼吸了四、五年的小城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兴奋的支点。偶尔走出门口,仰望苍穹,想看看夜幕下的星星是否依旧,却发现原来城市里的夜空是那么的小,怎么调整都无法把那星光璀璨的天然钻石图案看个齐整,也许,繁华和自然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吧。正因为如此,每每想起家乡的天空,才觉得我的心早已飞向远方。
小时候,每逢过中秋节,最开心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离节日还有十多天,便已经在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了,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垂涎美味的月饼。然而家乡有个风俗,月饼还没进贡给月亮娘娘之前是不能吃的,所以对于我这个馋嘴的孩子,母亲总是会找到一个或半个有缺陷的月饼先满足我的嘴馋欲望。
到了懂事的时候,突然间,我才发现原来过一个中秋节有那么多的事要忙,从此我更加佩服我的母亲了。不但要到镇里各个地方预订好月饼,还要准备饭菜和一些干货,另外还要买上一瓶白酒、一串鞭炮等一大堆东西,到了中秋节的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会开始忙碌起来了,为了祈求家人平安,父亲会带着我到自家一间放杂物的小屋里,搬出一张正方形的实木桌子还有三张长木凳,那是一套从我出生就已经存在不知多少年的“古董”桌子了,古朴而又厚重的它,身上残留的香烛余味道尽了先辈们无尽的虔诚。摆桌子椅子是一件讲究的事,方位上要能最快看到月亮,并且前沿要向着月亮升起的地方;布局上要形成拱月的样子,至少三张长凳要围着桌子的另外三条边。摆好桌子就可以把贡品往上叠了,父亲说要有先后次序的,比如先上茶后上酒……对于八十年代出生的我,根本就没有心思去记这种事,总之帮父母忙完也就算略尽孝心了,至于“诚心”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较让我兴奋的事就是盯着夜空等月亮,我记得在家乡度过的每个中秋节都是皓月当空、清辉万里,所以在漆黑的黑幕之下,眼光所至之处,到处繁星闪闪,这不禁让我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心底油然而生敬畏之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思想还没反应过来,月亮会忽然从黑幕中蹦出来,全然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此时,你心里也会忽然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仅仅一会儿它就照亮了整个半球,多么的美妙啊!赶紧叫出父母,然后我就爬上阳台,躺在那里看星星,有时也会把流星飞过当成是飞碟而兴奋半天,那种傻傻的样子也许连旁边的猫都在暗暗偷笑。
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和着秋风清,伴着桂花香,加上月光溶溶,此景更是多情。祭月之后便和奶奶、父母亲围坐在木桌旁细细品尝家乡特色的中秋月饼,一边吃着茶水月饼,一边聊天谈心,其乐融融……
如今,我在这千里之遥的异乡,也已过了几个中秋节了,在赏月中享受着生活的舒适,享受着社会文明所带来的欢欣。然而,对与家人团圆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
明月本无价,人有思念情,中秋之于我,是挥之不去的浓浓亲情,前几天无意中有朋友提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我的心紧得一下子透不过气来,思念也开始漫无边际地延伸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