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读月
(2008-09-18 12:07:18)
标签:
杂谈 |
不知不觉,又快到中秋。中秋月,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浸着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无疑成了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成了人对月的一次心灵解读。
或许是嫦娥奔月的凄美,或许是唐诗宋词的缠绵,中秋读月,总会读出一页页的心酸,一行行的热泪。
不必说寂寞素娥,清冷玉蟾的往事,也不要提“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的心情,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光景下,单是一声“今夜明月入尽眼,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哀叹,就道尽了千百年来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所有内涵。难怪原本轻灵的月儿每到中秋月圆时,总显得那么沉冷与清幽。
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掬一捧月华入怀,你是否感到它的凝重,你是否感到它的通透,你是否感到它似一个超然飘逸的隐者,给了人们无限的寄托。
中秋读月,读不尽的思念,读不尽的哀怨。这思念,这哀怨,可是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而生,还是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亲情而来?问月,月不语。但不管怎样,这思念、这哀怨定然有一个个幸福,甜美的原因,不然,这年年中秋怎么让人如此地盼它,想它;这冷冷圆月怎么让人如此地念它,赞它?
其实,人世间的一切思念哀怨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羡慕,幸福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