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地铁里的音乐原创力

(2010-02-02 22:41:15)
标签:

杂谈

坐二号地铁到终点站时,好心的司机会放一段音乐。但这一段的音乐可能会“功大于过”,因为放的是Kenny G的“回家”的开头,根据我同胞通常的做事风格,非常可能是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播放的。这就涉及到版权问题了。试想世博会开了以后,大量老外涌入上海,这又将给“中国人不尊重版权”提供了一个异常生动的题材。再想一想,即便是合法使用了,也不是所有到终点站的人都是回家的啊。早高峰到终点站的人大多都是为生活奔波而去的,哪有什么心情契合这个放松愉快的回家的音乐?两条“欠考虑”的问题放在一起,暴露出目前普遍的一个问题:音乐的想象力,原创力的严重缺乏。不说音乐了,就说关门声音。二号线的关门的警笛之刺耳是非常出名的。后来的地铁线路改良了,声音或改低调了,或抄袭日本的“叮咚叮咚”的声音。不要小看这个“叮咚”声,虽然只有两个音符,却是人家日本人的原创。如果换成“咚叮”就会别扭,这就符合音乐的定义了。这样的例子还有,比如说英特尔的广告只是四个音符,“多米多所”,这恐怕是全球最短而又最出名的“曲子”了。所有的电脑品牌做广告如果加了这四个音符作为结束,就表明商品标配的是英特尔芯片,英特尔会为这个广告支付一定费用。这样的“原创短奏”的另一个例子是诺基亚手机。一开机,就会飘出一条温柔的“******”的曲子。这段曲子陪伴我们走多了多少岁月。去年我换了联想的一款智能手机,开机曲子居然是模仿了诺基亚短奏的前半部分,让我每次开机时,都有一种楼下房东等着房客甩掉另外一支臭鞋般的期待感。 

 

最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