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仁
姜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170
  • 关注人气:3,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捂盘惜售&吐盘新政

(2007-09-07 08:45:01)
标签:

房产/置业

捂盘

惜售

吐盘

新政

分类: 媒体采访
 
捂盘惜售&吐盘新政
        文/姜仁
 
“囤地捂房”断开了市场有效及时供给的链节
    近几年来国内房价上涨迅速,面对高涨的房价,不少开发商采取各种手段“捂盘囤房”,这也被许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归为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囤房”的危害不仅仅是制造了房源的紧张,哄抬了房价,而且在潜意识里弱化了住宅的居住功能,把其异化为高档奢侈品,通过市场的运做手法,实现自己的利润,真正意义上的“居者有其屋,实现居住梦想”已成为一种丧失责任感的直白化商业活动,是不符合目前国情的。
    例如南京金域中央街区项目地产开发商因为多次“借故”推迟开盘时间,涉嫌囤房惜售,8月7日被南京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勒令项目停盘6个月,并且明确在恢复销售的时候不能涨价。南京市民在为政府这一利民举措叫好的同时,对开发商捂盘惜售、抬高房价这个已发展为国内房地产市场较为普遍的现象仍感到忧心。
    还有京城开发商奥运押宝,操纵房价造“房荒”。一位北京地产业界的权威人士近日透露,北京奥运村北部的某在售项目,便是在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对个别楼栋“封楼禁售”。目前,该项目的售价已经高达18000元甚至还在拔高。据掌握的北京情况,这种情况在北京并不罕见。一位业内人士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商的惜售更多的是对奥运会下赌注,“共同的预期是,房价还会继续涨。所以,谁捂到最后,谁受益最多。”
    所以,如何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有效及时的供给成为各地政府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囤房惜售”不是开发商一方责任
    由于房价上涨迅速,同一项目新开楼盘一个月时间前后每平方米有时甚至可以相差2000-3000元。面对高涨的房价,不少开发商采取各种手段“捂盘”。调查发现,目前实行“捂盘”的项目不在少数,有的领证后迟迟不开盘,有的一栋楼分批销售,有的开盘即高价吓走购房者,还有的低开高走,后期甩客等,不一而足。深圳有报道称,部分开发商在预期房价将上涨的前提下,中途停止后期销售部分,转为租赁,变相捂盘;此外,部分小区形成开发商与二手房中介“联合坐庄”,由中介人员大量购入房源,再以更高价格出售。
    此外,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开发商捂盘惜售说法不断见诸报端,囤房已经成为此轮房价上涨原因讨论的众矢之的。在上海5至7月捂盘现象达到高潮,市场甚至传出房源供应不足的信息。而8月上旬开始,这些开发商集中放量。住宅商品房新增供应量同比成倍增加,而经过几个月捂盘以后的房价大幅飙升,一般上升20%-30%,最多可达67%。
    “哪里还有地了?”一位国内大型开发商授意销售代理商调高房价时这样说。有人指出,开发商调高房价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行情向好,希望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也是有意阻拦“刚性需求”进入,以囤房待售获得进一步的涨价时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土地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取得更高的商业利润是任何一个商人的基本做法。政策频频出台吆喝,而实际市场无动于声,更加大了开发商人的“捂盘惜售”心理,这才是目前部分房产开发商囤房惜售,房价回热的根本原因。
    仔细分析看来,我认为公平地说开发商“囤房惜售”不是一方责任。首先,是作为一个商人一定会是这样做的;其二是政策的迟后性和无法遇见性造成的;其三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其四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勾结垄断的结果;其五是个别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具有大势之嫌;其六是无风不做浪,媒体的利益共同体的促进作用等。
“吐盘”新政有利有弊
    地方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捂盘”新政后,开发商的反映如何呢?一是申领房地产项目预售许可证的热情大减;二是更加减缓了手中现持有的在售物业的放量;三是开发商持房观新政,看市场反映而谋动;四是不断提升现有物业商品房的价格。例如北京原本四五月份出现的供给高峰演变成可怕的“楼荒”。据了解,在北京5月份前后,商品住宅原本应该大面积放量,全年新增住宅供应量的涨幅可能高达50%。然而,原本5月份就该正式销售的51个项目至今仍有近20个没有开盘。开发商故意拖延办理预售许可证,使得开盘时间一拖再拖。捂盘惜售是开发商最常用的抬高房价赚取更高利润的手段。虽然为此要多承担财务和金融成本,但只要日后收益大于风险成本,开发商就愿意承担这种风险。
    “国家的行政调控手段看似严厉却存在明显漏洞。”有房地产开发商曾坦言,新规定与此前楼盘定价方式相比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定价的过程和手续上变得稍微繁琐一点而已,在如何定价、如何调整浮动幅度上仍是开发商说了算。尽管不少开发商否认“囤房”,但事实上,开发商惯用“销控”手段,有意无意之中制造出“房荒”假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房子不卖不行,卖得快也不行,因为这样就卖不出价了。”
    此外,楼盘内部炒作的情况也已经出现。位于北京朝阳路的某新楼盘,就以“关系房”的方式通过内部炒作获利,一位熟知内情的媒体同行告诉记者,项目开盘前由管理层首先选好房号,交纳五万元定金。待项目销售三个月后,管理层必须交其所选房屋的首付款,但并不进行网上登记。及至销售到达90%时,这些房号被放出销售,溢价部分的利益由管理层自己享受。在这样的内部炒作之下,该楼盘已经成为北京近期销售单价上涨较快的楼盘之一。
    综上所述,作为政府出台的新政本意是好的,确实一针见血地制止和处理了社会上的一些违规违纪现象,即使遏止了不良影响,维护了行业的稳定。但和其它的政策一样,就是给人的印象是没有统筹的房价控制体系,东招一耙,西打一棍,见风是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不稳的问题。你设想一下,当你出台这样的政策后,肯定会对市场造成恐慌,开发商捂盘惜售,购房者按奈不住搞不清楚,于是又有意购买,只好任囤房者宰割,而且价格大副上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