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会因奥运而精彩
文/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实战 姜仁
前天有媒体约我,让我谈一下奥运对楼市的影响,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中国楼市会因奥运而精彩”。
2008年越来越近,奥运经济人们已经感受到,特别是“奥运经济(北京)论坛”和“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庆典”让人感受深刻。然而楼市好象在坐等奥运的来临,没有积极的意思。1984年洛杉矶奥运的商业运作大获成功,并在随后几届发扬光大,相信北京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祝北京好运。
现代经济是信心经济,奥运经济不仅是投资客、开发商前景看好有信心,老百姓视野宽了、找工作容易了、挣钱机会多了、心情好了,房子虽然远点,但有信心够得着。
在投资2800亿的北京奥运活动中,按说地产界不应该在这样美好的奥运机会面前袖手旁观,他们完全可以打着“地产借力奥运,奥运推进地产”的旗号来赞助奥运盛会,可是目前赞助企业最多的北京奥运还没有一家是地产企业集团,是什么原因呢?
在迅速成长的中国地产企业集团中,2008年奥运赞助已经晚了。即使是羡慕别人其他行业的擦边球,你也要明白,这样的创造性举动更离不开企业完善的运作系统,而中国地产企业恰恰不具备这一点。奥运营销,你未必非要成为赞助商,但如果你没有提前做好精心准备,与其追随还不如放弃,在大象群中表演很危险。我更看好2008年以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草根娱乐体育。"前安踏市场总监胡众辉认为,对于那些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好的创意、严密的组织策划和充足的预算,那么放弃奥运或者与奥运概念保持距离或许是明智之举,因为脚踏实地地做产品远比凑热闹、玩噱头重要得多。
可口可乐全球奥运项目总监彼得·富兰克林评论说:“一个企业要以赞助商的身份利用奥运会这个广阔平台,首先要明确企业自身的目标,找到奥运与公司品牌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奥运赞助的时候,我们想的是奥运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特殊的东西,消费者渴望的是什么,而我们这个品牌本身的价值又是什么,能不能利用某些特殊活动使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变成最有力的关联。”
然而,仍然有不少企业无法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战略如何与奥运有关联。如果把奥运营销看作一个战略支点,那么这个支点必须与企业的整个战略产生“同频共振”,与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细节形成“同频共振”,才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生命力。战略学家戴维·赫斯特指出:“战略制定过程只有对岗位上的工人有意义的时候,才会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美国快递服务公司(UPS)便是一个战略执行失败的案例。作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赞助商,UPS本来想传递其服务特征:很快,很可靠,最好的。但是由于在澳大利亚UPS没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他们只好委托澳大利亚邮政部门为其顾客提供快递服务。此事经新闻媒体曝光,UPS好不尴尬,付出真金白银赞助悉尼奥运会,给自己带来的却是一桩丑闻。
尽管在急功近利的企业看来,赞助奥运会在短期内获得利益提升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事实上这绝非易事。踌躇满志的企业必须明白,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奥运赞助企业能够获得回报。在短暂的风光无限之后,多数挥金如土的企业注定只是落寞的看客。
仅仅把奥运当成一个促销机会、炒作机会或一个孤立的事件,显然无法让产品与奥运精神融为一体而难以让消费者产生品牌联想。“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看到非常好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销方案,拥有赞助权益的企业很可能白白消耗掉宝贵的营销资源。越来越多依靠创意制胜的非奥运企业很有可能在未来脱颖而出。”沃天体育管理集团董事长郭杰一方面对企业家群体对奥运赞助商以外的机会予以漠视感到惊讶,而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仅仅采取非常机械、单一的营销行为,只是将产品包装、宣传册、终端专卖店与奥运标志机械地结合一下,那么宝贵的营销资源肯定会被市场漠视和边缘化”。
奥运之于楼市,越来越亲密无间———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灯亮绿化工程、环保文明形象工程等,凡是往地上丢钱出力,楼市都甘之如饴。虽然亲密,但是主仆分明。可以说离了楼市,奥运照样办;但离了奥运,楼市显得有些虚弱无力。
按说楼市兴衰与奥运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房地产业这种地域性强的行业很少因奥运而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企业也很少因奥运盛会的举办走出国门而走向世界。因为现在消费者更注重和在意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品质。奥运虽然不能撼动房地产市场价格,但中国楼市会因奥运而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肯定会有很多精彩!
祝北京好运,中国楼市会因奥运而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