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征房地产税,难免会让社会各方重新考量自己的利益得失。普通老百姓所担心的是,改征房地产保有税会不会增加税负负担和居住成本;已买的房已经提前预交了70年的各种税费,如果再交房产保有税是否合理;开发商会不会在前期开发税费减少的情况下依然高价卖房?
政府所考虑的是,这一税种的开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征管成本能否预测,如果土地收益改为地租和房产税按年收取这会对地方财政有何影响?开发商则会盘算,开征房产税势必会使前期的开发成本节省很多(土地出让金变为地租、相当一部分政府收取的房地产税费变为房地产保有税按年收取,这些目前是由开发商代交的),在理论上盈利空间加大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高端客户也会随之流失,那么开发高档产品的风险是否也在增加?
房产投资者也许会暗自思量,要是按拥有房产多少(经评估后的财产)征税,持有的房产越多税负则会越重,或许趁新税制出台前抛出房产持有股票是个明智的选择。
总之,如果开征房地产税,肯定是要经历一个利益格局大调整的过程。虽说房地产税政改革的结果会是怎样,目前还不好预测,但如果不改革的结果会怎样是可以预测的:高房价继续催生高地价,高地价又反过来推升高房价。在这一点上,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
房产投资依然长期看好,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枯竭,作为不动产的人民币资产只会越来越值钱;
未来地方政府财政将因土地拍卖殆尽,而失去一个重要的税收来源;开发商仍然会高价买地、高价卖房(而且不愁卖);
中央政府运用市场干预的调控方式,因与地方政府利益有所矛盾,因而其调控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可能越来越不理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依然因房价高企而改善生存状况无望;“有房无人住,有人无房住”或将更为普遍……。
中国房地产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化历程,有着太多的经验教训需要梳理与反思。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是否具有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