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0年的新窑子》连载(1)

(2009-10-28 13:32:45)
标签:

摄影

社会

分类: 100年的新窑子

《100年的新窑子》连载(1)

100年的新窑子摄影集

 

1996年的一天,我来到海拔高度1200米的黄土高原中部一个名为“新窑子”的村庄。

 

上世纪初的1903年,这里出现了第一个人—— 白新富。他独自开掘了该村历史上第一孔窑洞,并开荒、种地…… 一个人开始在这个荒野小山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白新富将自己居住的小山沟对外称之为“新窑子”。每当他走出大山见到人的时候,总会主动喊一声:“我是新窑子的!”

 

20年后,白新富由一名少年成长为年富力强的汉子。1923年,33岁的白新富和比他小11岁的外地女子张氏结为夫妻,给儿子取名海生。

 

经过白家的百年繁衍和外来者的加盟,这个安静了千万年的小山沟逐渐兴旺起来,新窑子在方圆几十里的百姓中也陆续传开。不知何年何月,有关部门把“新窑子”三个字正式确定为村子的名字并沿用至今。

 

100年过去了,白家已经在100年前的那孔老土窑里居住过五代传人,生养了30多个子孙,沉寂的小山沟也由1个人发展到了如今的285人。现在,虽然开山人白新富早已离开人世,但新窑子却活了下来。

 

这个小之又小的村庄不但在中国版图上找不到,就连本省的地图上也未标明。村民们在这个方圆仅有几百米的村庄里活着,相互都很友好,因为他们谁都了解谁,谁都知道谁家祖宗三代的事儿。就连谁家母猪跑到谁家公猪窝里去了,谁家公驴明儿要给谁家母驴配个种,谁家婆姨做爱声音大,谁家男人睡觉呼噜声音高,全村人都清清楚楚。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窑子不少人家虽然家徒四壁,但他们并不奢求城市人的生活,不闻村外的大小事情,祖辈只求安逸。无论迎奥运、盼入世,还是美国被炸、萨达姆被杀、核武器被查,在他们心目中全没有老母猪跑到地里啃了青苗更重要。

 

1996年至2006年,我先后30多次专程从北京奔赴新窑子,累计居住180多个日日夜夜,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总在用相机和笔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现在,新窑子的农业经济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教育、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得到了迅速发展,村民们的人均收入由1996年的2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600元。

 

10年来,虽然我从新窑子带回了大量的影像和文字资料,但并不准备放弃对新窑子的继续追踪。我期待我的追踪有一天能够成为一部中国农村变迁的影像史。

 

黑明/2007写于北京

 

《100年的新窑子》连载(1)

100年的新窑子全景

 

《100年的新窑子》连载(1)

新窑子历史上的第一孔窑洞

 

《100年的新窑子》连载(1)

新窑子的“三个代”表活动室,也是我每次去睡觉的地方

 

《100年的新窑子》连载(1)

新窑子村民捐款新建的小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