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助我写文章(随笔)
| 分类: 泥民草传 |
手机助我写文章(随笔)
几天前,朋友老刘发给我一则微信,微信不长,是一篇赋,冠名《晚春》。整篇赋用词华丽动人,对仗规矩工整,我暗暗惊叹,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想不到老刘的文字功夫,近来突飞猛进。
隔了几天,老刘又发来一则消息:搞笑了:我的《晚春》是用AI(软件)写的,老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
这信息弄得人一惊一乍的,老刘都晓得借助AI写诗文,水平还蛮高,看来,我这个大家口头封的的“土秀才”跟不上趟了,要被AI淘汰啦!
其实,我这个“土秀才”并不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会用计算机286敲键盘写材料,比起那些只会垫着复写纸爬格子的秘书文客利害多了,工作效率也高了许多。我把写公文省下的时间用于干私活,写了不少小文章,有些还打印岀来去投稿,不少见诸报刊,号称"豆腐块",给我长脸不少。
初试锋芒,小有斩获,这是我用计算机写作的起步阶段。
退休后,我添置了台式计算机,进而升级为笔记本电脑,鸟枪换炮,有了自己的新式武器。我的写作热情也随之高涨,开始,从写自传入手,文笔练流畅了,再扩展到写熟悉的人,于是有了《泥名草传》短篇小说集。我自夸自赞:键盘声响,文思泉涌,不负所望,一百多个小小老百姓的形象被我"敲"(塑造)出来了。
这是我借助计算机写作的新阶段。
摸索到写作文的基本套路后,我野心勃勃,开始冲刺中长篇故事的写作。我首先想到的是把当了一辈子排估佬的父辈故事再现岀来,我断断续续的开始写。时间一长,我感觉到了计算机的局限,想写的时候,人不在计算机前,人在计算机前,可能又沒有写作冲动,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渴望有一种小机器,能放在口袋,置于掌心,随时随地可以将我的所思所想纪录下来,方便快捷。
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很快满足了我的愿望,不久,儿子将一台智能手机放在我的手上:“老爸,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只要你有想法、只要手机还有电。”
有了智能手机的帮助,我的写作效率有了新的提高,一些转瞬即逝的想法得到及时记载,一些想反复琢磨的情节得到细细打磨,写作的片段汇成了长篇,用一年多的时间,我在手机屏幕上划划写写十余万字,完成了长篇小说《排估佬》的写作。
手机成了我离不开的写作好帮手,我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婆婆子讥笑我:早也玩手机,晚也弄手机,一机在手,啥都不顾。古话说秤不离砣,现在是人不离机,手机是你的朋友、帮手和情人,是你的命!
我哈哈一笑,不否认也不承认。因为手机写作让我尝到了甜头,什么叫事半功倍,这就是例证。
如今,让我忧心的是AI来了,我们这些只会在银屏上敲打的“土秀才”还有生存空间吗?我们能够和AI写作抗争吗?那些用AI写岀来的文章真的就比人脑手工整出的东西强吗?疑惑多于担心,这也许是我对AI的无知,这一回我们这班老家伙还跟得上趟吗?
新的岁月新的考验,我期待着时间给出答案,但愿自己不要太落伍,AI欺人不要太残酷。
前一篇:泳友白嗲(散文)
后一篇:母亲人生第一照(散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