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长河吉金(90)
(2024-06-11 07:32:42)分类: 长河吉金 |
30、再读序言感慨万千
“写在矿志上的那两句客气话,我想到了上一句,长河吉金源远流长,下一句,你看呢?”邹矿长问张主任。
张主任略一思索:“铜矿建设一路有你,行不?”
“好,就这么写。”
邹矿长接着语重心长的对张主任说:“上级已经决定,由你担任留守处的主任,县里还将派一位干部出任留守处书记。小张啊,千头万绪,担子不轻,事无巨细,切莫有负铜矿父老。”
张主任说:“矿长,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到时候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还请老领导直言批评、打屁股。”
邹矿长打开矿志,映入眼帘的是他请赵厅长写的序言。序言在矿志付印前他看过,今天读来心情不一样。他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前不久在省冶金行业办,巧遇邹小舟矿长,邹矿长谈及锦江铜矿从196X年开始建矿,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周年,从197X年正式投产也已三十多年,铜矿拟编印一本矿志,并要我写几句话,以志纪念。
铜矿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地质队做了大量的勘探工作,并提交了正式的地质勘探报告。我们当时的意见是铜矿是一个很有开发价值的中型铜矿,虽然外部交条件困难一点,但只要下决心都是可以克服的,建议纳入了全省三年调整计划。
1963年,时任中南局书记提出,打仗要铜,要立即开发一批铜矿。有关会议上,我们汇报了铜矿的地质资源和外部建设的条件,引起了省委和中南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批准了铜矿的立项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又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了选矿和冶炼流程的科学试验。
铜矿正式开工建设时,省委直接抽调了章兴颜同志来矿担任党委书记、矿长,省冶金厅也先后从各兄弟矿山抽调了谢大为、李瑞光等一批懂行的优秀干部担任矿领导。在他们的带领下,经过先驱者的艰苦奋斗,铜矿很快实现了“三通”(通水通电通路),按照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要求,为国家生产出了急需的铜精矿。
弹指一挥间,铜矿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十年。在国家投入2000多万元的基础上,铜矿主要依靠自己的积累,完成投资近亿元,形成了采矿、选矿、冶炼的成龙配套,生产了近八万吨铜含量(电铜),上交了一亿元的利税,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矿区交通条件和职工生活也有了较大改善。
铜矿在为国家奉献重要的金属原料的同时,也锻炼造就了一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职工队伍,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如刘明成、欧永来、廖承山等全国、全省和矿劳模、罗文化等众多的科技精英。更值得称颂的是四十年来铜矿历届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好传统好作风,是一个团结的勤政的廉洁的好班子。在这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如刘京胜、段周强等,他们为铜矿的建设和全省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在由于资源趋于枯竭,铜矿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和变革时期。但是,为了铜矿的建设和发展,几代铜矿人为之付出的毕生心血乃至宝贵生命、青春年华乃至子孙前途,所作的贡献都将铭刻在全省冶金发展的光荣史册上。
源远流长,锦江铜矿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铜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进行过较大规模开采,至今留有古人开采的矿井和工具。铜矿古代采场的发现,证明大湘西很早就是沅湘流域青铜器(吉金)的重要铜金属来源地,在我国的冶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正如我们不会忘记,大约在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铜矿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开采一样,我们的后人也一定不会忘记,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也有一批卓越的铜矿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光辉足迹。
掩卷长思,邹矿长想了很多很多。爷爷写的励志小诗、自己挑着行李翻越芦茅坡、在钨矿学习装岩技术、在学校攻读采矿专业、当班长、队长、科长、矿领导;想到了洪水袭来全矿一片黑暗、市场低迷发不出工资工人们骂娘、企业依法破产前个体老板抛下的种种圈套;还有女儿的朗朗笑声、岳父大人的谆谆教导;特别是职工群众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这些,好像一首交响乐,一帧立轴画卷,一本厚厚的回忆录,交替着一一展现在自己脑海里。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写一本书,也应该写一本书,一本充满艰辛与期盼、痛苦与奋斗、现实与梦想的书,一本为“采矿麻子”鼓与呼的书,一本为锦江铜矿树碑立传的书。
邹矿长轻轻叹了口气,慢慢掩上《锦江铜矿矿志》,依依不舍走出了办公楼。
前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89)
后一篇:深情脉脉话麓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