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长河吉金(77)
(2024-03-04 08:00:52)分类: 长河吉金 |
17、不平静的领导会
党政碰头会前,罗总工碰到了已经退休的谢副矿长。两人说起地区线缆厂这档事,谢副矿长说:“现在,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家娃儿打电话讲,湘钢上上下下都在搞减员增效,自己的岗位保不保得住还是两个字,大企业如此,更何况小厂小矿呢。”
罗总工说:“随他们讲得天花乱坠,我这辈子就待在铜矿,死了葬在梨子山,那里都不会去。”
“你家老根要进城呢?”
“看他自己的造化,爷是爷一世,崽是崽一世,我肯定管不住他,但是,他也不能强求我。过些时日,我退休了,每天爬爬梨子山,到太平溪钓钓鱼,那才是我想过的神仙日子。”
党政联席会议上,大家对接盘地区线缆厂各抒己见,热闹得很。
张副矿长的想法代表了许多“采矿麻子”的意见:“当前,铜矿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何必又找个虱婆子背着。”
罗总工讲得也很坦然:“我讲过,生是铜矿人,死是铜矿鬼,这辈子不会再挪窝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肯定代表不了谁,包括我家的老根,年轻一代人的想法可能和爷(父亲,湘西话读ya)老子不一样。”
邹矿长问刘副矿长的想法,她说:“还真沒想那么多。我们这代人,是抱着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决心在铜矿工作和生活的,但是,百年铜矿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可以这样讲,一部分老人和绝大部分年轻人,如果有条件的,还是向往城市生活的,这不是觉悟问题,而是现实问题。我想,听听冶金厅的意见,叫我们干就干,风险,总有一点点,说很大,也不现实。”
李书记和邹矿长早就统一了思想。
李书记想,刘矿长和段书记由组织安排先后进城任职,这样的好事不会再落在铜矿领导头上了。自己退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老了,谁不想待在生活和医疗条件较好的怀化城里,这次机会必须好好抓住和利用。他列举了冶炼厂张厂长的胃病还是在长沙治好的例子后说:“当年,我们设想,把铜矿建设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小集镇,应该讲,这个目标在刘矿长手中基本实现了。现在的问题是,小集镇已经不能满足职工群众改善生活的新需要,想进城已经是个大趋势。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在麻阳和辰溪县城买房的职工巳经有几十户。如果我们的收入水平再提高一点,这个买房队伍还会扩大。顺势而为,应该是我们这次决策的出发点,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应该是我们决策的落脚点。我们这届班子,应该在上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各个方面再上一层楼。”
李书记发言后,大家的发言不再纠结于干不干,而是集中在怎么干上来了。
邹矿长本来想畅言一番,仔细一想,那会适得其反,让大家把不同意见讲出来,多讲一点,天不会塌下来,忠言逆耳,有好处嘛。多年的矿长当下来,自己的棱角似乎磨平了少许。当年,大家背后笑话段书记当“和事佬”、刘矿长喜欢讲“一分为二”,现在看来,当个一把手还真不能过于强势。
邹矿长简单的归纳了大家意见后,就市场危机下如何妥善接盘线缆厂讲了几点原则意见。一是承接债务,以线缆厂拖欠铜矿的电铜款为上限。一是承接人员,以30人为限,今后这些人必须继续享受提前五年退休的优惠政策。一是定位为筹建铜矿后勤保障基地,按这个原则处理好划拨土地接续关系。
党政联席会的意见上报冶金厅后,刘经理和周厅长都认为是件好事情。“在城里弄了块地皮,可不容易,这30亩地要摆在长沙城里,那就值钱了。”刘经理在电话中对邹矿长说:“这件事对现金流的影响很小,尊重地区领导的意见,先拿下来再说,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不要留下遗憾。”
一件大事,做得不显山不露水,邹矿长心里有几分得意,外面却无一丝一毫表现。回到家中,小倪告诉他,老弟造反了,爸爸正在发火。
倪科长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看下一节
前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76)
后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