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长河吉金(66)
(2023-12-11 07:49:17) 6、放下一颗心
刘经理、邹矿长、李主席在石县长的陪同下前往扶贫点青龙村。村子在矮寨山脚下,车子离开国道,转入一个山冲,通向村子的是一条手扶拖拉机可走的便道,好在吉普车底盘高,摇摇晃晃、颠颠簸簸,一行人顺利到达村里。
青龙村是一个美丽的苗家小村,一条小溪发源于青龙瀑布,沿着沟沟坎坎流得清亮欢快。随着山溪婉转,车外的风景不断转换,可谓一步一景。几个苗族大嫂和姑娘正在冰凉的溪水里淘桃花虫,一种当地人视为美味的水虫。山溪两岸高峰入云,要端着脑袋才能看清蓝天白云。寨子依山而建,随着水转山移,时隐时现。久违的风景,久违的山寨,久违的味道,久违的苗音,使得刘经理兴奋起来,感到格外亲切,似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苗乡老寨。
邹矿长面对眼前的一切,却有另一番感触,溜溜,我的妈呀,这哪里有地方种田,连个种红薯的坡坡都难得找到。冶金厅在这里搞帮扶,难度不小啊。
一行人在村长家中坐下来。村长家是当地最好的房子,规整的瓦房,大概盖的时间不长,木柱木板还黄亮黄亮的,大概是涂了桐油。进门是一个火坑,火坑后面的板壁上横挂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凉满了各式各样的苗家衣服和饰品。竹竿下面,原来还摆放有背篓、摇窝等日常用品,因为贵客要来,都早早检拾干净了。
围着火坑,石县长和村长介绍了情况。村长说,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不会讲汉语,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辈子没有去过县城。村子贫困,首先在于交通不便,其次在于山高坡陡田土少。
刘经理说:“翻过这个坡坡,往西去,就是我的老家。来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帮助村里脱贫,我们义不容辞,青龙村不脱贫,厅里下来的帮扶干部就不回长沙。”刘经理讲的“坡坡”,是隔断青龙村和外界的高山峻岭,他的老家离这里还远着呢。
在刘经理的要求下,一行人走访了几户最困难的村民家庭。在一户只有母子二人的农民家中,母亲揭开米桶说,还有米,还有米。指着挂在柱子上的一块小小腊肉说,有肉吃,有肉吃。看到四面漏风的房子,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没有一件像样的被褥,儿子的简陋床铺还架在牛栏上,刘经理眼圈红了,把一张百元钞票硬塞到了那位苗家母亲手中。
在吉首分手的时候,刘经理说:“今天我得赶到湘沅钨矿,这回就去不成铜矿了。”
邹矿长说:“到青龙村对口扶贫,有用得着铜矿的地方,刘经理只管下命,下次,这个村子如果修路,我们支援两台翻斗车运输沙石。”
刘经理连连点头:“好,好!”
回到矿里,李主席总觉得有一幅难忘的图像映在眼前,刘经理一踏上苗家的土地,一听到苗家的乡音,一握着苗家人的双手,眼神格外亲昵,泪光不时闪烁。夜不能寐,李主席写了一首小诗《苗家情深》:
为什么对苗家爱得深沉,
因为那里有我的老根。
为什么对老寨依依不舍,
因为那里有我的灵魂。
为什么对乡音恋恋不忘,
因为那里有我的基因。
苗家、老寨、乡音,
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
邹矿长回到矿里也没有睡好。在吉首,他和刘经理聊天到转钟一点,原以为刘经理对自己的新政会有不悦,甚至指责,没有想到刘经理开明的说:“你怎么干,站在省地方有色金属公司经理的位置上,我都会无条件的支持你的工作。要研究电铜市场,审时度势,切不可和市场扭着来,要顺势而为。我到厅里工作后,接触面大了,体会最深的一条,就是要学会在市场大潮中游泳,呛水很正常,淹死有可能。要不被淹死,还能劈风斩浪,就要增强自身的游泳本事。”
刘经理的话很原则但很实在。睡在床上,邹矿长还在想增强游泳本事从哪里入手。“加强北区开拓!”如一道闪电在脑海闪过,邹矿长兴奋起来,眼睛睁得大大的。
他为什么这么兴奋,请看下一节。
前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65)
后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