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三大瓶颈

(2012-05-03 10:50:52)
标签:

娱乐

贝叶思

中国电影

票房

瓶颈

分类: 社会评论

贝叶思咨询 何小丰

    2011年全国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全国银幕总数达9200多块,相对于2010年的6200块银幕数,2011年全国银幕数增幅为48%。全年票房为131.15亿元,较2010年的101.72亿增长28.93%。贝叶思咨询认为,未来五年是中国电影的“黄金五年”,不过,这个“黄金”发展期也仍然面临着诸多待突破的瓶颈。 

    瓶颈一:电影创意人才严重匮乏    

   电影产业是一种“内容型”文化创意产业,它与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的共同点,就是通过具有规模化开发的创意元素来实现持续性增值开发,即以创意形象打造一个文化品牌。影片进入院线公映之前,有两个元素将会影响到它的票房,其一是创意形象的影响力,其二是导演或明星的影响力。

  以导演为例,只有冯小刚、张艺谋等10名左右的导演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号召力。这些导演基本分为两种,其一是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影人,能够凭借积累的个人艺术资本较好地适应市场;其二是冯小刚、宁浩、陆川为代表,他们在我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开始职业生涯,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导演人才的难题,只是我国适应市场化竞争的核心制片人才困境的一个缩影。制片人、编剧、监制等同样如此,目前尤其是能够操盘整个电影项目的大制片人奇缺,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电影制片业的发展。

瓶颈二:观影人次不足

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在 2010年进入了“百亿时代”,但观影人次的增长一直没有与票房增长同步,“人口大国尚未转化为观众人次大国”,被称为“钻石矿”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只是一个虚名。观影人次不足成中国电影市场成长最大瓶颈之一。《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观影人次约为2.84亿,即人均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这个数字确实有些尴尬。据了解,美国2010年的观影人次为13.44亿,中国约为其1/5,而美国的总人口只有2亿多。而人口只有中国人口数1/20 的近邻韩国,2010年的观影人次则达到了1.47亿。

贝叶思咨询认为,观影人次不足,是各种因素综合下的结果,比如现在的娱乐形式已经多样化,看电影的渠道也已经多样化,可以通过DVD、网络、电影频道观看,但高票价是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商业大片的票价一般是50元,如果是3D版,至少加价10元。而一般的中小成本国产片,票价是40元。加上团体票、会员票、半价日票等,目前国内每张电影票的平均价格是35.67元,去年同期是38.68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电影票价有时会更高。与此同时,我们的收入是多少?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也就是说,我们人均一个月就挣约2000元钱。以50元一张计,换算成《变3》的电影票,也就是40张,还只能看2D版的。中国电影产业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尽快让高企的票价降下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瓶颈三:票房以外收入急需拓展   

虽然中国电影票房逐年看涨,影院也在疯狂赚钱,但大多数投资影片的制片公司却不赢利,甚至在做亏本买卖。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电影投资回收绝大部分依赖票房,导致只有少数大片赚钱,而大多数中小影片难以赢利,而美国电影回收投资的渠道有很多,影院票房仅占收入 15%左右,其他方面的版权收入才是主要来源。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如果中国电影不拓展影院之外的收入,将会错过最佳发展良机。

除票房之外,影片的收入有很多,以网络下载为例,目前一年仅网络下载观影就达100亿人次,要是每下载一部电影收一元钱,一年就达100亿元,网络将会发展成第一或第二的电影市场。要想改变这种过度依赖性,就必须延伸中国电影的产业价值链。当然,电影衍生品产业并非简单地推出几个玩具,而是要充分挖掘电影的附加值,用电影的影响力拓宽自身产业的界面,进行多种类的产品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将电影所涉及的元素商品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