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国内涨价压力加大?
(2011-12-22 09:14:53)
标签:
国际油价杂谈 |
分类: 评点与杂谈 |
自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政策实施以来,一直是都是涨多跌少。国内最近一次下调油价的日期为10月9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下调幅度为2.87%,至今一个月的时间。如今,基准价大幅下调之后的“恶果”开始显现。这几周,国际油价开始小幅反弹,但已经令三地原油连续22日移动加权均价上涨了2.83%,国内油价涨价窗口或将再次打开。
地方囤油现象显现,惜售加剧
由于国际油价涨跌频繁,国内油价也与其调整,且每次调整的幅度也不算小,面临国际油价迫近百美元关口,再次高位运行,地方加油站出现试图增加库存。国际油价的一波上涨行情,让之前一直处于相对价位低位的汽油市场再现抢购潮。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价格上调预期影响,惜售现象加剧。目前北京市内两大石油公司旗下加油站0#柴油供应正常,但是多家民营加油站并无柴油供应,由于北京的柴油标准是国IV,价格高,且只有少数中石油、中石化炼厂供应,民营加油站也比较难从别的渠道进到油。
涨多跌少矛盾突出
众所周知,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按照定价接轨机制,油价调整涨多跌少,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很多弊端。现行定价机制运行了两年多时间,但却一直不为消费者乃至相关企业所认可,甚至处于“两面不讨好”的境地。一方面消费者认为国内的油价水平在世界上还处于绝对高位,油价调整频率慢,往往上涨的幅度大于下跌的幅度。而国内“两桶油”则抱怨“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够市场化,即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又不到位”。
国内油价上涨箭在弦上
贝叶思认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并维持高位运行,按照前期的涨价经验,国际油价持续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期限,并满足22个工作日的调价条件,国际三地原油变化率将达到正向4%。国内成品油向上调整的窗口近期或将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