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古文明史前史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 |
分类: 美索不达米亚的光辉(图文) |
图289a-b: 印有国王形象的滚印
289a
289b
图290:
图291:
印章虽好,不过打造起来可不容易,这可是门技术活,要不谁都能做着玩就代表不了身份了,而且根据其制作工具和风格很容易就能给印章断代。
制作印章做早的工具是燧石,公元前3000年前的印章都是用燧石工具刻成的,之后出先了铜钻,阿卡德时期的印章基本都用铜钻刻成,再往后就是公元前18世纪后半页出现的切轮了,使用切轮后,刻章效率大幅度提高,印章能成批量的生产了,不过这么一来印章的价值也就大大缩水了。
图292a-b: 印有高地山羊形象的滚印
292a
292b
图293a-b:“神圣树”滚印
293a
293b
图294a-b: 印有弓箭手形象的滚印
294a
294b
印章虽然能代表身份,不过实用性(纯装饰性印章不算,歌功颂德的也算有实用价值)还是得放在第一位的,印章的实际用途就是“盖”章。
这些“盖”的章(也就是印记)一般出现在四种东西上:陶土球,陶器,泥板和泥板盒(装泥板书信的信封)。
图295a-b: 印有两个英雄形象的滚印
295a
295b
图296a-b: 新巴比伦滚印
296a
296b
图297a-b: 人面飞狮像滚印
297a
297b
“盖”了章的陶土球和泥板盒跟现在的封条差不多,一拆就碎,所以现在发现的“盖”了章的陶土球和泥板盒基本都完成,不是缺一块就是已经成碎片了。而“盖”了章的泥板书倒是保存的很好,因为“盖”过章的泥板书通常都用火烤过,已经不再那么脆弱了。
图298a-c: 新巴比伦平滚印
298a
298b
29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