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诅咒”敏感期

(2007-10-15 22:19:42)
标签:

教育杂谈

家庭教育

敏感期

语言发展

    儿子3岁10个月了,已经相当能说会道,并日益感受到语言的能量和影响力。从小小人嘴里蹦出来的语句经常让我们这些大人忍俊不禁。
    不过,最近我有点笑不出来。小子的脾气好象突然变大了,稍不如意,立刻就气得满脸通红,全身紧绷,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叫喊:“我讨厌你!我要杀了你!”或者:“我要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我把你全都撕碎了扔到垃圾桶里去!”后来,在他高高兴兴的时候,也还会说:“小心我踢死你哦!”我惊愕: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恶毒”的想法!我要好好和他沟通沟通……
    把孩子抱到身上,温和地问:“儿子,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希望妈妈死吗?你知道‘死’是什么意思吗?没有了妈妈你会高兴吗?……”孩子被我描述的可怕前景吓得眼泪汪汪,保证:“我再也不说了。”没过几分钟,故态复萌。怎么回事?怎么办?
    今天晚上看了一些蒙氏的内容,其中一篇居然是关于孩子的“诅咒”敏感期的!我豁然开朗,终于放下了心头一块大石。
    原来,现在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他发现了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会产生强有力的效果,或者象针一样可以刺伤别人。于是诅咒的敏感期就来了。我的宝贝儿子就是这样。他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于是开始没轻没重、无休无止、快乐地使用。在成人的心中,诅咒是一件恶毒的、必须制止的事情,对此反应强烈。孩子更加感受到这种语言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
    了解了这一点,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当儿子再使用这样的语句和我说话时,我会做出一副无事的样子,不再让他觉得这些语句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同时,给他讲故事和平常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他注意其他一些词汇和语句。相信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语言就会悄没声地过去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要始终提醒自己,不要用成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一定要记得,当在孩子身上观察到异样时,首先要设法了解真实的原因和原理,而不是急着按照成人的逻辑和规矩蹦到成人的结论上去。那样做,很可能伤害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进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