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恋物与偷窃的教育对策
案例事实:
前年,孩子们迷恋于纷彩异呈的溜溜球,某日一学生放学前报告自己的不见了,老师让孩子们翻翻自己的书包检查是否“拿错了”,无果后老师拿出手机假装与公安局联系要求警察带狼狗来破案,一女生报告在同桌课桌里发现了(当时同桌正好不在场、且该同桌平时很是淘气),几经周转后该女生终于承认自己的不是,老师让她写了经过及保证,家长来后一口在孩子面前咬定:“我孩子不可能做这事,老师冤枉了我孩子”,女孩翻供,分开分别做工作后,女孩坦白,终于家长承认:“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了,只是过去没声张、没教育而已,刚才那是要面子”。
人们习惯于将那些把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悄悄地占为己有的行为称为偷窃,而偷窃的定义对儿童来说使用时就必须慎重了。
幼儿园的儿童往往会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回家,认为好玩的东西应该与他永远在一起,因为他还没有分清楚“自己的”与“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还不能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带走,只是原始意义的“恋物”而已。作为家长应该防微杜渐,针对其中某一次认真进行教育:使孩子搞清楚“我”与“非我”,通过道德形成孩子的罪恶感,矫正“恋物”行为。
一、儿童偷窃的原因
“偷窃成习惯,打死也不冤”——
偷拿、窃取、贪污等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的行为一直被重视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唾弃!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还“恋物”则应引以为戒了,作为家长必须和教师一起认真搞清问题的原因:
1.作为自我吹嘘的手段
有的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拿走别人的东西而不被人们发现,这是“英雄”行为、是“有本事”的象征,显示自己“多聪明”、“多能干”;有时还赃物送给同伴,换取他人的感情,表示他对朋友“友好”。
2.取得别人的注意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有严重偷窃行为的儿童出生于十分富裕的家庭或者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这种儿童的偷窃行为并不是真正需要某件东西,而是通过偷窃行为求得别人的注意。这种儿童的父母往往忙于工作,较少注意孩子的情感,很少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孩子经常从家里偷了东西出去给朋友以换取他们的感情,或者偷了同学的东西以吸引老师的关注。可以说,这种孩子的偷窃行为是由于缺乏感情和关注引起的。
3.不公平感觉的结果
有的偷窃行为是由于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引起反抗的表现。例如,有的老师往往偏爱某些孩子,给他们更多的表演机会,遂由嫉妒发展成反抗,有的孩子在学校或家里受到处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就设法通过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由于好奇
“顺手牵羊”尝到了“甜头”,“得来全不费功夫”,越偷瘾越大,习惯成自然。
5.贪婪自私人格的变态——偷窃癖
患者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并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或经济目的,而是将它们隐藏、暗地还给主人或抛弃或收藏。
二、儿童偷窃行为的矫治
在矫治孩子的恋物和偷窃行为方面,家长必须注意:
平时家长应该找机会与孩子正式地讨论关于偷窃问题:不动别人的东西是我们所生存社会的公共准则,大伙儿都必须遵守。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这种行为是任何社会中被人所唾弃的,生活中没有比拿了不属于自己东西更可耻的行为了。警察的职责之一就是抓偷了别人东西的小偷,把他们抓走,与他们的爸爸妈妈分开,进去坐牢接受教育和惩罚。
“那我确实很喜欢那件东西怎么办?”——顶多走近它多看几眼或者伸手摸摸它就足够了!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得到自己希望的一切事物,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学会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你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不能满足愿望的人,日常生活中谁都会遇到自己心爱的东西,人人都不问自取的话,社会就乱套了,你自己心爱的东西都会被别人拿走,大坏蛋就会把你从爸爸妈妈身边也领走把你的胳膊腿给剁下来喂老虎去然后扔在马路边要钱,行吗?
“那我通过什么正当途径来获得呢?”——买,自己努力学习长本领,将来长大了自己挣钱买!小孩子注重的应该是精神食粮,我们大人看哪个孩子好的标准是谁的精神世界最丰富:谁最懂的道理最多、谁知道的事情最多、谁最善良正直、谁最乐观向上、谁的成绩最好等,而不是看谁的玩具最多、文具最好、衣服最贵等,因为这些都不是他自己挣的,都是他父母买的。
“那我确实是无意把同学的东西带回家了”——家长立即表现得深恶痛绝以及对失主的歉意与难过,十分严肃认真地迅速做出决定:赶紧还给人家,向人家道歉,解释清楚,要求保证接受教训、今后永不再犯!
“妈妈,我今天‘又不小心’把别人东西拿回家了”——家长立即捶胸顿足、万分自责、痛苦无比甚至痛哭流泪,并唠叨“我怎么生出这样的孩子?”、“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我以后怎么见人!”的话语,让孩子在体会父母被惩罚之中感受教育。或者让孩子将其最心爱之物找来,当面扔进垃圾堆:“请你感受一下属于你的东西永远不属于你了的滋味”。
事后,父母应耐心找孩子谈话,了解他为什么拿人家的东西?针对问题进行教育。例如,儿童真正需要的是情感和关注,而不是某件东西;那么,父母或老师就应更多地给予热情关怀,让他感到温暖体贴,逐渐克服为了求得人们注意而产生的偷窃行为。如果孩子的偷窃行为是由于父母乱放钱物的引诱,或是偷了没有及时被家长发现给予制止所引起的;那么,父母一方面应减少或消除这种引诱,另一方面要细心观察并发现儿童的不良行为,及时给予教育。
如果只是粗暴地辱骂他或严厉地惩罚他,或者限制他一切行动,冷淡、厌弃他,不去细致地了解他所以产生偷窃行为的内在理由,那么,他也会采取另外的不良行为,如欺侮别的孩子,在教室内出洋相或做出各种令人讨厌的行动,以求获得人们的注意。有时严厉惩罚可能会使孩子的偷窃行为消失,但引起偷窃行为的某种因素如他人注意的需要仍然存在,儿童就可能产生别的行为问题。
一位当教师的父亲,一日晚上帮孩子收拾书包时无意中发现自己孩子书包里有几样不属于他的东西,立刻明白了什么,连夜给孩子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放在桌子上,儿子读了信后泪流满面,立即表示痛改前非,永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下面的信中您能看到教育的艺术和力量!
亲爱的儿子:
爸爸在帮你收书包时在你书包里发现了不属于你的东西,夜里爸爸睡不着觉,我在想,是爸爸妈妈不够爱你吗?是爸爸妈妈不够关心你吗?是爸爸妈妈没有满足你的愿望吗?不是!你是爸爸妈妈生命中的唯一!你是爸爸妈妈生命中的至爱!同龄孩子拥有的,爸爸妈妈都让你拥有了;同龄孩子没有的,爸爸妈妈都在拼命努力地为你争取!妈妈天天下班回家口干舌燥地为你补课,爸爸每天里里外外日夜地奔波,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让你过上比别人更好的生活,受到比别人更好的教育!
我们开始怀疑你是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了!因为妈妈说她小时候再馋也从来不吃别人的东西,爸爸小时候再穷也从来不拿别人的东西。我们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劳动收获的人,我们都是靠善良与本分生存的人。别人的东西我们不会多看一眼,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从不多摸一下!妈妈一辈子清清白白地做人,爸爸一生堂堂正正地做事,你呢?
亲爱的儿子,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诱惑,但你一定要经受住考验!一个人的欲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世界上不属于你的东西太多,但你一定要恪守住自己的品行!人什么都可以放弃,但不能没有道德!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以没有人格!
爸爸参观工读学校时看到很多犯了错误的孩子被社会遗弃了再也抬不起头来生活时恻隐同情,爸爸参观监狱时看到许多犯了罪的大人失去自由可怜巴巴劳改赎罪时扼腕叹息,他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呢?因为他们小时候在一些小事上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最终酿成大祸永远也没有机会了。亲爱的儿子,你也想象他们那样被关起来过没有亲人、没有关爱、没有自由、没有快乐的日子吗?
亲爱的儿子,你学习成绩好坏,爸爸无所谓;长大了你能干什么,爸爸也不在乎。爸爸只是希望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正派的人品、快乐的人格、能为社会做些贡献,这是爸爸最大的愿望!否则爸爸生不如死!
亲爱的儿子,你因为爸妈而生,爸妈因为你而存,爸爸不想因为你一时的糊涂而毁了个人的名声,更不想因为你贪图蝇利而葬送全家的幸福!孩子今天你犯了错,爸爸给了你改正的机会,明天你犯了罪,人民绝不会宽恕你!想到你的那一天,爸爸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儿子,你要是不改的话,毁掉的不仅是你自己的前程,一辈子被人称作“小偷”,生你养你的爸爸、妈妈也要背一世的骂名,天天被人指着说“他儿子是个贼”!儿子你是爱爸爸妈妈的,你一定会改的!
爸爸完全靠自己刻苦的精神从千军万马中考了出来,爸爸完全凭个人朴实的人品赢得了妈妈的信赖,爸爸完全靠自己辛勤的耕耘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爸爸完全凭个人积极的拼搏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因为爸爸活得有骨气,所以爸爸很要面子,你要是丢人了,爸爸会怒不可遏;因为你是爸爸的心肝,所以爸爸倍加呵护,你小的时候犯了错误,爸爸会骂你揍你。每次每次之时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里!一回一回之后,委屈和泪水在你眼里,自责和酸楚在我心头!孩子爸爸本不想生气,爸爸更不愿意打你,可父亲的职责我不能不履行,教育的使命我不得不承担!
儿子,认了不少字、读了不少书了,你读懂爸爸了吗?亲爱的儿子!你已经八岁了,懂事的你用不着打了,我也快四十不惑了,打就能解决问题吗?我们父子一场多不容易啊,儿子!
知道以后怎么做了吗?亲爱的儿子,爸爸相信你!
爱你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