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云南之旅(04)——突然去木府 [原创散文]云南之旅(04)——突然去木府](//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突然去木府
图文/秋水长天
本来说很快就去香格里拉的,但天空不作美,雨一阵一阵的,还塌方毁坏了公路。于是就又在丽江古城里的四方街找了另一家客栈住了下来。老板是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年人,很好很实在。他们提议我去木府看看,一定会大有所得。于是沿着七一街走去……
在那街口,迎面就看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文字——宫室之丽,拟于王者。顿然觉得这地方一定大有来头了。60元的门票,也不太贵。从大门看去,自然是相当的宏伟,气派非凡了。慢慢走进去,才发现原来这里有着一段壮阔的历史和无数美妙的故事,令人无限喜欢,我就这样慢慢地品味着这些精美而雄伟的建筑,品味着那些过去的时光。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走了进去,就觉得那种帝王之气袭身而来,清泉汩汩流过小桥,柏树以及杨柳、兰草等于高大的建筑中互为映衬着,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气势恢宏,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纳西族的木增(木老爷)就是这座宫殿的第一位主人,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是的是的,我记得在韩国看到的韩国在隶属中国时仿北京故宫而修建的故宫,其实还没有木府那么显得雄伟和巍然。
木府的中轴线上,从下到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玉音楼、三清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听说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但实际上,它应该比紫禁城更多一些东西,那就是民族特点,把纳西的艺术与文化融入了其中,使其更显出了民族和地域的风味。议事厅是处理管理上的事务的处所,万卷楼据说是读书的地方,护法殿是处理家庭子女不当事件以及土司内不法事件的处所,而玉音楼则是接待外宾、朝廷官员来访、静听皇上圣旨和欣赏音乐歌舞的地方,最高处的三清殿则是木增老爷在38岁时将家族交付后人管理之后,自己在那里修炼心术的静所,听说后来他皈依于道,一直在那里修炼,最后不知消逝在了何处,至今也找不到有关于他的墓冢,据说他最后修炼成仙,升腾远去了。至今仍然是个迷。
我们就这样穿梭于木府里的每一个宫殿和每一道长廊,以及每一处亭台搂阁,一点点地拾掇起那些关于艺术、建筑和人文的余痕,也感受那些古往今来的过客到此后的感叹。我也知道,在木氏家族因袭相传二十二代时,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出30万大军征讨云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权被明军一举击破,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的事情,我更知道,在贵州的安顺一带,还有很多的当年朱元璋带中原兵“收复”滇地后,无法将所有的汉兵带回中原,就地驻扎为民从而形成的现在还保持最完好的明代汉文化特点的“屯堡文化”,看来,在古代的中国,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很辉煌的民族文化,有着他们独特的政权形式,甚至直接威胁到中央的集权的一种力量。当然,在今天而言,还真得感谢那些曾经给后人带来无限享受的先人们。虽然那段岁月以及他们本身早已不知去向,但所创造的物质和文化、精神却仍然让所有的来者赞颂和景仰,深深地根植有后人的心间,为后人带来了更无穷的财富,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站在木府的最高处,俯看脚下木府的林林总总,开开阔阔地眺望整个丽江城,远眺那些缠里雾带的如屏障般保护着整个丽江城的如黛的山峦,心里无限感端,“不到木府,就等于不到丽江。”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此时也觉得这话很是在理。说实话,在以前我并不知道真正的木府存于何处,而这次,却真真实实地去走了看了,让我没沾上“不到丽江”之名,这样就很好了,特别是那种在心里升腾起来的“千宫万阙逐流水,身浮于世何须求”净态,让我于一瞬之间摆脱了太多的牵绕,得到了无限的安宁,无限的新清……
游木府,算是一点意外。旅途之中,也许真该多有些意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更多更广阔的注解,更深更有遥远更冲动更纯粹的前行。
![[原创散文]云南之旅(04)——突然去木府 [原创散文]云南之旅(04)——突然去木府](//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议事厅
议事厅一楼
万卷楼
廊廓桥柳
路上的八仙送福图
廊台楼榭
护法殿
其它楼阁
玉音楼一侧
玉音楼
三清楼
从高处向丽江新城方向望去
往古城方向望去
往木府中轴线方向望去
从侧边看中轴线上的几大宫殿
护法殿侧面
皇帝钦赐给木氏家族的牌扁
兰草相映的长廊
白玉雕栏
从侧边看议事厅
徐霞客的言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