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命的超越

标签:
生命苏东坡感怀文化 |
分类: 生活日记 |
生命的超越
——兼怀苏东坡
图/文/秋水长天
生命常常是莫名的:可以渺小,可以卑微,也可以高大而伟岸。而快然于生命的,往往是在历经了苦难之后;创造于生命的,也常常以苦闷的煎熬为前提;超然于生命的,则一定是来自于真切的大彻大悟。
本来,生活中,“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些,苏东坡早就这样说过,谁能知道,事情会在人的预想中到来呢?连他自己也不曾料到,“乌台诗案”差点就消去了自己与人世的牵连。人于世上,不过短短几十个春秋,很多时候,忙忙碌碌,冷暖自知,苦乐自悟。而能在冷中寻暖,在苦中觉甜,那却需要很高的境界。而这一点,苏东坡做到了:可以在高堂之上泠然而飞,也可以带家人一起垦耕东坡,帮补生计,并以“东坡居士”自居,即为明证。
用“茫茫”一词来形容生活,也许并不为过,因为它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来,又在不经意之间流走。谁也无法手握自己的命运,也不能完全设计生命的轨迹。当事情滚滚如洪流般迎面而来时,如果还能以镇定、豁达的心胸去面对,才会知道原来天地还有那么的宽广和辽远,还有那么的湛蓝和宁静,后面的日子里还可以做那么多那么重要的事情,那才是生命意义之所在。生命,很需要“觉解”。
常感叹于东坡先生的心胸,能身居高位而一再自求外调,能于危难之中而恬然自安,能于困顿之中而与家人和朋友相乐。“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是的,这就是他自我的写照,一种风云来去自消散,何须累累挂于怀的旷达思想。说到的很多,做到的却很少,这是自然规律,而真正做到了,那是真正的超越。当做到了的时候,人对生命和对世间的一切就看得很淡了,也都拿得起放得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什么是功名身家,什么是非恩怨,什么胡裘锦衿,什么稀世珍奇,都会在起落和沉浮中化作一缕烟尘。
人在最苦难之时,最为挂念的,可能还是那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情,那个与自己患难与共的爱情,那才是人生之于世的是基石。对于生命而言,可以无奉禄,但不可无情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人生路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对真挚情感的蔑视和亵渎。亲情温暖失意者的心胸,爱情甜美生活中的凄苦,它们最可以给人带去慰藉,最可以陪伴人走向明天,哪怕不在身边,哪怕已经失去。生命之中,用一份怀念,用一份牵挂,用一份寄托,用一份凭吊,将自己扶正站直,既而前行,又是一种超越!
正是因为苏东坡历经了苦难,拥有了真挚的情感,拥有了豁达的胸襟,他才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即便差点被处以极刑,即使沦为黄州团练副使,即使有一肚子才华也不得不一直在各地任如浮萍般游移的小官,但又正是因为这样才铸就了他超之于人的灵魂,才走到了人生大美的极限。
人,很多时候是很难以降下自己的身份来面对繁琐和细微的小事的,更难以用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来审阅人世的沧桑。可以是“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可以是“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可以是“人生如梦,一样樽还酹江月”,也可以在游历之中唱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走过了,就明了了一切,就不会因为起起伏伏的命运而感伤,而是在其中砺炼出来的魂魄。
其实,人世之中,有无尽的生命在慢慢的超越了自己,有无尽的生命在不知不觉已成为别人的典范。超越,就像用生命的底线在如行走钢丝般地跳舞,就像不管是在大悲与大喜中都能漠如品茗,并从中品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痛苦,创造一份既是“我”而又非“我”的财富,以及经营一份既是“我”而又非“我”的感情。
超越生命,就以苏东坡为标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