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2008-02-24 23:46:25)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清代

周渔璜

故居

寻访

休闲

分类: 行走记忆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远望周渔璜故居)

 

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

 

图/文/秋水长天

 

    今天天气特别的好,街上很多年轻人都穿上单衣了。徒弟说今天他没事,邀我出去玩,而我也正好把单位的事忙完了,于是同意。

    开始我们想去镇山看那里的民族村寨,后来打电话问同事,同事说现在那个地方在这个时段里没有什么玩的。只好改变行程。

    徒弟说原来他去青岩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牌子——白云山风景区。而我也没到过,于是我们确定去那里。到了青岩一问,说去白云山还有好几十公里呢,而且没客车到达那里,只有又再次改变。去问那些呆在停于路边的车子里的司机,他们说这个地方还可以去黔陶看看周渔璜的故居。

    我的眼前一亮,确定就去黔陶。因为我听到了周渔璜这个名字!

    读大学时,给我们上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易健贤先生还开了一门选修课——《贵州文学》,易先生那时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他学识渊博,为人厚道。他在给我们讲贵州文学时可以从贵州的人类起源开始谈起,然后又谈到贵州文学的起源,以及汉代影响卓然的播州文学,再谈到后来的莫友芝,沙滩文化,还有王阳明、周渔璜等等。

    那时候,我就知道,周渔璜原名周起渭,字渔璜,贵阳青岩人,是清朝康熙33年进士。在康熙年间就饮誉全国诗坛。西南巨儒、清代贵州著名诗人郑珍在《桐野先生荷锄像赞》中称:“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唯渔璜公。桐野一编,眉山放翁。经纬宫商,继盛长通。”他还因参与编撰《康熙字典》、《渊鉴类涵》、《皇舆春》、《大清地图册》、《贵州通志》等书,并有《桐埜诗钞》传世。而且对其的一些生活与学习轶事也早有了解,可以说,内心充满着景仰与崇敬之情。因为心想,在那个时候,作为南夷之地的贵州,居然能有人在全国享有盛名,实属不易!再说,来到这个地方工作之后,又听说那个地方出了些省高考状元,所以就特别的动心了。徒弟听我介绍了之后,当然也想去看看。

    我们坐车到了黔陶,没想到周渔璜的故居还距那里有七公里,而且那里有点偏僻,没有客车跑,于是又花30元租了辆摩托车带我们去。

    周进士的故居确实有些僻远,在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骑龙寨,四周是远处有崇山峻岭包围着,他的家就坐落在最中央的一个小山丘上,那座小山丘就宛若古代银宝当中的那个突起。山丘的周围有很多的田土,还有小河缠绕着它缓缓流过,山丘上古树参天,远远看去就知道是一个僻静的处所。那些树很老了,这个时节里,叶子落完,更显出一点落寞。

    去到那里,大门紧闭,还上了锁,陡然有一点儿遗憾浮游于心间。于是,只能在高大苍劲的树木之间穿行,那个摩托车师傅说,其实周渔璜原来真正的故居并不是那锁了门的漆着红墙的房子,而是侧边的那些断壁残垣,这红房子只是后人重修以存放文物的房屋罢了。我相信。而且在内心又多了一份真实,因为那些才是真正的清朝时代的物品,才是真正的遗迹。于是我沿着小路走了上去,近距离地审视着那些残破的墙坎和石墩,抚摸着那些风化后渐渐剥落的岩土,又看着那些攀爬于断壁之上的藤蔓与地上的衰草,踩踏着那地上凸凹不平的路基,不禁生出一种哀伤与慨叹——这就是时间与岁月啊!房子等这些实物在分分秒秒里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只有文字,周渔璜的文字以及他当年成就与功绩还永远烙刻于人们的心间。想起某位名人的一句:文字可以穿透一切!是否还有精神呢?也许也是。

    从山丘右端残剩的周渔璜的真正的故居走下来,我又去看了一下那红房子,以及又想着那里面都存放着什么东西。雕塑画相?笔墨纸砚?作品集子?还是功劳勋章……这时候,好像这些东西在我的内心都不是最为重要的了,记忆之中,仿佛只有那个遥远的时代里,那个寂寂的小丘上,那个如豆的灯盏下,一个孤寂的身影,无数个长长的黑夜,还有水流过,还有风吹过,还有虫叫着……昭昭一世,卓著斐然,而人之既去,是否了然成空?面对今日,崇者祭者络绎,而不知当年景情。是啊,若独揽清风明月,独居华采遄飞,又何以照过千年?“出世”与“入世”,也许都是有其厚其深的吧。

    我们又来到一个叫“慧泉”的井边,我跟徒弟说,你就掬一点慧泉之水来喝吧,也许还能有那么点提高哟。徒弟笑了,可能吗?于是我说,我弱智,我先舀一点喝了吧,为了除去我早已独占也久已腻烦的弱智之名,如果今后谁再说我弱智的话,我就可以此作为反驳了。徒弟更笑,也舀了一手板的慧泉水喝下。其实,喝下慧泉之水,是为了记住这次寻访。我告诉徒弟说。

    后来,徒弟我们分头到处去走走看看,徒弟回来说,要是我有这么一个地方居住着,永远地居住着,那我也愿意。我说,你家在那个城市里不缺房子吧?你是不是被今天的房价弄得焦头烂额了?他说,那个房子?什么也不是。我说,也许今后就什么都是了,他会心地笑了。我也相信他。

    想想,确实不虚此行。

 

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原创]寻访周渔璜故居之行(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