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北晨刊:女童任性源于人生最早期家庭教育任性

(2015-10-29 20:38:03)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早期

女童

孩子

分类: 发文存档
女童任性源于人生最早期家庭教育任性

王志顺

前天,跟妈妈在重庆观音桥逛街的4岁女童冰冰,提出想买一些零食来吃,在妈妈不同意的情况下,她趁着妈妈不注意,用妈妈的手机拨打110报警,而报警的内容竟然是:妈妈去世了。可是,当民警随后电话回访想要核实具体情况时,却发现这个报警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无法接通……(815日《重庆晨报》)

仅因为吃一些零食的欲望未能得到满足,便不惜与妈妈赌气,继而发展到偷拿妈妈手机,谎报警情,诅咒亲生母亲去死,——至此,一个任性、自私、放纵、恶毒的灰暗儿童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笔者无意与一个年龄仅有4岁的女童过不去。但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显然不容忽视。在笔者看来,女童任性主要源于人生最早期教育任性。尤其是最早期家庭教育任性。

著名教育家普林斯说过:“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同是著名教育家的蒙台梭利却说:“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从出生到6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只是智力,还有其所有的心智潜能……”;而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中则深刻指出:“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比花木还重要。”这些著名教育论断无疑都告诉我们,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不仅要趁早,更关键的是要抓好最早期家庭品德教育这一块。

事实上,无论是从相关教育实验情况来看,还是谚语所谓的“三岁看老”,抑或是一些成人盗窃、杀人案调查报告公布的结果,都充分说明了构成人的教育的第一个基础环节的家庭,不仅是孩子这些“花木”的土壤,而且其父母在智力、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对儿童的成长也有巨大、深刻和永久的影响。

然而遗憾的是,从我国目前的人生最早期家庭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中国家长在孩子的牙牙学语阶段,往往除在生活上加倍关心外,最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智力发育,更不用说,对成千上万的家庭来说,入学申请早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了;在有些城市,这种疯狂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为进入精英学前班和幼儿园(实为智力训练室或舞蹈、钢琴、美术等特长培训班)挤破头皮的地步。并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至于年幼孩子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以及公民意识培植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根本不考虑。

这固然与应试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有失偏颇有关,甚至也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活着”成了压到一切的话题有关。但从主观上而言,显然更与我们一些做家长的,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更胜一筹,便沾沾自喜,便为此感到骄傲有很大关系。在这种任性的最早期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在欲望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充分暴露出任性、自私的一面才怪?

“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有学者这样判断。诚哉斯言!只是,会有很多作为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的家庭,会有更多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能认真记取其中的意蕴并赋予最早期的家庭教育实践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8月17日《淮北晨刊》
http://www.zgfxnews.com:81/wbck/page/21/2015-08-17/06/83981439782370515.pdf

(8月21日《北京日报》(三言两语)http://bjrb.bjd.com.cn/images/2015-08/21/12/12.pdf
http://user.qzon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