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阴日报:“文明”可以速成,大师如何造就?

(2011-05-19 08:36:47)
标签:

福建省

校规

高校

《中国青年报》

文明学校

校园

分类: 发文存档

    “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一定要注意礼貌……”这类“临时校规”近日在福建某高校流传,学生们被反复交代注意事项。“临时校规”中,甚至连叫餐、在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且被默许的行为也被紧急叫停。这些“临时校规”的出台,与近期进行的福建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有关。(《中国青年报》5月18日)

 

    显然,站在某高校角度,之所以出台如此雷人的“临时校规”,不外乎他们奉行的是一种“功夫在诗外”和“临阵磨枪”哲学,不然,他们哪来的自信并坚信只需3天时间,就可以写好需3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省级文明高校创建这篇大文章并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不然,他们凭什么平时不在学生文明素养的训练和提高上下大力气,却在“临时校规”上大做文章?

 

    都说现在的大学很浮躁,想不到这种浮躁之风不仅体现在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花钱买大学排位,校领导班子合谋贪污上,现在竟然蔓延到省级文明高校的创建上,甚至吹到了每位施教者和受教者身上。至此,夫复何言?

 

    毋庸讳言,只要专家组的工作做到家,对于一些高校来说,不说是省级文明高校的荣誉可以一举拿下,即便是想摘个国家级文明高校的牌子,恐怕也并非什么难事。

 

    但问题在于,国家级“文明”高校也许都可以速成,世界一流大师又如何造就?这恐怕不止是笔者“闲吃萝卜淡操心”。事实上,不说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就郑重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著名的教育论断,至今仍颇受国人推崇,也不提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令国人津津乐道。就说某高校为了迎接省级文明学校评估活动推出的“临时校规”吧,也许可以在某高校里速成一批所谓的“文明策划大师”和“文明应对大师” ,但这绝对与我们所了解并尊崇的那些真正的大师的文明素质相去甚远,因为这样的所谓“文明策划大师”和“文明应对大师”,除了自欺欺人,除了浮躁功利,剩下的恐怕只是一堆没有思想、没有个性的躯壳。

 

    导致某高校“临时校规”的出台,可能与在以往类似的评审、评估活动中,一些专家喜欢走过场以及过多过滥的评选令高校不得不疲于应付不得不仓促上阵等有关,但专家走过场和过多过滥的评选是一回事,作为推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个性”,作为担负为祖国的未来造就更多更有为的栋梁之才的高校,不但不对专家的飘浮作风进行指责,相反,则去主动迎合,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则无论如何都与高校所具有的品格格格不入。但愿如此雷人的“临时校规”,对某高校来说,不只是一场闹剧,而是耻辱碑和清醒剂。

 

[5月18日〈东南网〉专稿http://www.fjsen.com/r/2011-05/18/content_4586043.htm]

(发5月23日《江阴日报》http://www.jydaily.cn/jydaily/Content_4657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