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bqnb.com/epaper/201002/25/b/RB02B225c.jpg
事件:最近,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好多地方均存在“岗位充裕,急缺工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找工难,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呢?(24日《现代快报》)
观点1 政府、企业都应有所作为
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关键在于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和企业把农民工当成“干苦活,流臭汗”的群体,没有真正把他们当成一个有尊严的群体看待。这便造成“农民工找工难,企业招工难”的错位。
著名经济学家蔡继明先生认为应该让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如果说这剂“药方”尚属“超前”的话,那么鉴于上述和就当下而言,无论是农民工输入地政府也好,还是当地用工企业也罢,恐怕当务之急是摈弃歧视态度,尽可能地在用工环境、人文关怀上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改善。■王志顺
观点2 农民工要走出“找工怪圈”
假设输入地政府和企业对农民工阶层有了正确的界定,态度上也持有平等和尊重,那么再出现“工作找人”就不正常了,就应该在农民工自身找些原因。从一些媒体的调查看,很多农民工不是都有工作,而是在不断挑选工作、变换工作,从而导致用人单位迟迟招不到工,或招到后不久又流失。
单位招工急吼吼,民工找工慢腾腾。这一怪象不能将责任完全归绺于农民工。但是在有关方面积极引导民工们走出“工作找人”的怪圈的前提下,农民工学会审视自身问题,积极自我修炼,弥补不足,才会让自己有更多机会而不至于“这山望着那山高”。■孙仲
(发《河北青年报》2月25日)http://www.hbqnb.com/epaper/epaper.asp?epapertype=epaper&dateid=2010-2-25&ban=A&banid=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