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捐钱VS赚钱,何者更幸福?

(2009-06-29 18:12:42)
标签:

慈善

捐款

赚钱

金钱

快乐

杂谈

分类: 理财情商•专栏

捐钱VS赚钱,何者更幸福?

张怡筠

 捐钱VS赚钱,何者更幸福?

    最近一位文学大师卷入了“捐款门”事件,在512地震中,因在媒体上宣布捐款二十万元而获得社会一致好评的他,最近被人爆料似乎捐款至今尚未到位,而引发了社会上许多讨论。

 

    那天和朋友们聚餐,聊及此事,有位企业高管就说:“其实一个人有能力做慈善捐款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另一位友则接着回答:“不过对有些人来说,让别人知道他捐了钱,恐怕是件更开心的事。”

 

    这个捐款门事件众说纷纭,不清楚真相的我们还是别妄下结论。然而这番讨论,却也带出来一个大哉问:到底怎么利用金钱,才能带来最大的快乐感?

 

    有许多人把金钱当成自己努力的动力,在学校天天向上努力学习,在股市中孜孜不倦钻研投资,都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把金钱报酬变成行动奖赏,会让许多人的内心兴奋不已。

许多父母通晓其中道理,在家中早已运用这原理,呵呵!我的一个朋友从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实施金钱奖励制,洗个碗给五块钱,整理自己的房间值十块钱,考试前三名则可领到一百元。

 

    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如果能够捐钱帮助他人,则更让人开心。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如是说:“赚钱让我有快感,捐钱让我有成就感。”而很特别的是,他每次捐款一律匿名,从不在媒体曝光。

 

    这些有关金钱的快乐理论,到底哪个比较正确?

 

    嗯,让我先跟你聊聊专家们曾做过的一些有趣研究。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经请志愿者躺进一部改装过的核磁共振机器里,要求受试者玩一个电脑游戏,在每一轮游戏开始之前,游戏银幕上会出现三种可能的符号,分别代表着:行为成功会有金钱奖励,失败会罚钱,以及没有金钱赏罚三种状态。

 

    这个结果发现,每一次出现有金钱赏罚的符号,也就是说有可能会赢钱或输钱的时候,受试者脑中有个区域就会亮起来,这个区域叫做阿肯伯氏核,是我们的“快乐中枢”。而当出现没有输钱赢钱的状况时,这个快乐中枢就会不受刺激而维持原样。

 

    另外一个类似的试验则发现,当游戏的规则改为成功时不是为自己赢得奖金,而是把赢来的钱赠予慈善机构,这时快乐中枢则呈现完全禁止状态,而我们大脑中靠后方的另一个区域“后颞上沟”,则会启动,这也正是我们的“利他中枢”。这个部分与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很有关系,包括了我们怎么样看待他人,与别人产生联结。

 

    专家们从研究中发现,我们大脑里头其实有两部引擎,但他们并不能同时启动,我们只能从其中一个角度来做出反应。要启动利他中枢不需太多刺激,你我只要感觉自己在帮助别人,在对社会创造正面价值,利他中枢就启动啦。

 

    而当这两个中枢相互PK 的时候,快乐中枢总是会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去帮助他人,心里会充满温暖并对自己产生正面肯定;然而若是从事这样的助人行为,过程中同时也获得其他的金钱报酬,以及媒体报道时,反而会破坏你我原有的助人动机。而让脑中的利他中枢安静下来,快乐中枢因而启动,此时只有够大的刺激(金钱),才能让自己开心满意。

 

    听来很有趣吧?要检验这个原理,可从你我每天生活中开始。例如一个朋友外出旅行,请你帮忙看家,即使心里觉得有些麻烦,你还是决定答应,这时你的感觉是:俺真是乐于助人的大好人!但若是朋友于心不忍,决定一天付你二十块钱表示他的感谢,这个时候你的感觉反而变糟:花这么多时间,就只赚二十?!反而大叹不值,这下就完全忘了“我愿意助人”这个单纯动机了。

 

    所以喽,只要捐一点钱并不求回报,你我就会感到生命很有意义,而若要靠赚钱来积累快乐,则往往需要高额的收入,才能让自己心满意足。了解了其中道理,你我就能聪明地利用金钱,来创造生命中的心灵财富!                             

 

 

*此文为《理财周刊》“怡筠财情”专栏稿,每周一出版

 

相关阅读:

张博士“情商讲师培训”精品课程 热招中!

《张怡筠情商俱乐部》 会员火热招募中!

2009张博士青少年情商夏令营 热招中! 

更多理财情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