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惰性杂谈

(2013-04-03 07:42:40)
标签:

惰性

生产秩序

选题备案

自律

杂谈

分类: 杂感

 

                                          惰性杂谈

人是有惰性的,而且人人有之,因此,人的进步就是在与自己的惰性的搏弈中进行。每天需要坚持的,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原因,是坚持还是放弃,其中惰性就在作怪;遇见新的事物,要去适应它,势必会有些不习惯,因此总是不想去尝试,其中自然也是惰性在作祟;明知已经落伍,可是要自己放弃那熟悉的、驾轻就熟的东西,总是无法下决心舍弃,其中诚然也是惰性在释放负能量。由此而说,人的自身进步是在与自己的惰性的斗争中产生恐怕不为过。

在我们的工作中,其实我们也常常是在与自己的惰性相抗争,克服了惰性,我们就又前行了一步。媒体约稿,不到最后必须交卷的时刻是不会着急动手的,因为我自己是这样,相信别人也大同小异,于是我学会了催稿,电话、邮件,有了短信,那更是隔三叉五地来一条,就是节假日也不放弃。如今在许多我策划的图书的“作者后记”里留下了作者数落我催稿的“高超技艺”的文字记录,同时又感谢我的催稿帮助他们战胜了惰性,让图书如期面世,感激之情从笔端汩汩而出。

可见,人的惰性是客观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克服,除了自身的律己外,压力还是需要的。记得那个年代有一部今天看来还是不错的电影,主人公就是这样说的:“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编辑选题申报备案文号,明明一年可以补报多次,明明知道在下次补报之前此选题也不会出版,可还是不愿进行一次排队筛选,只是把已经出版的扣除,加上新增的一股脑儿又上报了,也不考虑其中有的选题也许到年底甚至明年也未必能到稿出版,可想而知,选题实现率如何能够提高?虽再三强调,可成效甚微,这难道不是惰性在其中作祟?昨日与主管部门电话吵架其实是我的“无理取闹”,理亏的是我们,我们为什么“屡教不改”?虽然以我的不遗余力的争辩迫使对方让步了事,可我心里一点也不爽!

一个生产企业,掌握生产进度,让各职能部门、生产管理者知晓产品的生产进度,本是十分正常而且是必须的事情,甚或可以说是常识,可因为以前没有做,现在就没有这个方面的积极性,而在技术发达如今的时代,这样的工作是举手之劳,没有多少工作量,可真要推出这样的举措,惰性还是在其中作祟。一部书稿目前在什么生产环节,不仅是这个产品的责任人要清楚,部、分社的管理者也应该清楚。同时,职能管理部门也必须清楚——出版部需要知道即将有多少书稿将进入到自己管辖的通道,以便安排材料和生产厂家;营销部门需要了解图书的生产周期,以便提前进行营销推广的预热工作;仓储部门可以了解那些图书即将入库,提前做好仓位的安排工作。企业的负责人,尤其是生产的负责人也同样必须随时了解产品的生产实际情况,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及时获得信息是必须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能因为我们的惰性,让企业缺失了必须有的功能。

由此可知,人的惰性无处不在。我自己也是一直在与自身的惰性搏弈:坚持每天的锻炼习惯,需要克服惰性;坚持告别30年每天两包的烟民的戒烟“伟大”举动也需要克服惰性;坚持数十年天天记工作笔记的习惯,更是需要克服惰性。人是需要自律的,因为克服惰性需要它。同时,人也需要一些压力和外界的强力的,那就是规章制度,尽管规章制度永远是滞后的,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规矩也是治疗惰性的一剂良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