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编辑继续教育学时
任何行业,任何工作种类,都有一个再教育的问题,也就是继续教育。因为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们的观念、思想、技术也必须紧跟形势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才不致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落后,也不致于让自己落伍,因此培训、继续教育是必须的。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要求,比如党员要求每年在线学习多少课时,编辑注册必须参加培训多少学时。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怪现象:党员在线学习,只见电脑开着,在线培训的报告、讲课在进行中,可在线学习的人不知去哪里了,下班关机,4个、8个学时就进帐了,可效果呢,等于零。培训的要求也促成了一个培训的产业,各种协会、学会甚至是管理机构的下属部门的培训班也就雨后春笋般地产生了,发个通知,红头文件,来头不小,无非是根据什么什么要求,必须参加培训,可以计入学时,然后就是收费交费的要求,5、6天的培训收费2000、3000不等,甚至更高。既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计划,也没有检查衡量的标准,随便请一些业内、行内人士,也不按什么培训计划,学时凑满就行,最后是一张“结业证书”发了了事。主管机关不知是不知道还是什么内里不便说的原因,也就认可了。
业务培训是需要的,企业单位也希望自己的员工能有较好的素质,也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工作、生产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准和技术水平,因为这有利于自己企业单位的工作与生产的开展和发展提高。所以,其实就是企业单位自己也在不断地抓员工的培训工作,而且是注重实效的。相比较而言,现在的主管部门所提出的培训要求远不符合工作生产的实际,远不符合员工实际工作和生产的要求。以编辑培训来说,现在编辑注册要求每个编辑参加多少多少的学习,其中自学、会议、发表论文、讲座等要求多少学时,但是必须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也就是他们的三产部门)必须达到24学时,且不谈对时间实效的考核,就是24个学时的集中学习,不知我们的主管部门有没有算过一笔帐?一个中小型出版社,假如有30个编辑,这就意味着每个月要派出2个以上的编辑去参加为时4天的集中学习;笔者所供职的出版社,编辑总数在200人以上,这就意味着每个月要派出16个人去参加集中学习,人力支出、生产进度就不谈了,光这样的培训经费就是多少?假如每人需要交纳1500元,那我一个社每年就必须支出30万!582家出版社,尽管社有大有小,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不会不清楚。
笔者以为,既然目的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那应该尽量让单位、企业自己组织员工的学习培训,因为他们最知道自己部门、自己企业的员工需要培训什么,需要学习什么;而主管部门的培训也需要,但是一个这主要应是对于单位企业高管的培训,而且这种培训应该属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支出,不应该收费而成为商业行为。我想我在社里开编辑会议,对员工进行讲座,绝对比那种应景的什么班要实际得多,有成效得多。
编辑注册在即,相信全国各个出版社都将遇到这个问题。而全社编辑真正能够全部完成规定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24学时集中培训的出版社,我相信582家出版社中一个也找不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