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书与新书的辨证关系——选题策划小议三

(2011-03-29 07:40:51)
标签:

老书

新书

选题

辨证关系

读者

杂谈

分类: 杂感

                    老书与新书的辨证关系

                                   ——选题策划小议三

 

    出版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选题资源,这几乎可以看成是出版社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因此,出版社重视选题的开发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开发选题,创新选题究其实质就是发展出版社的生产力。

    博主在《圆心、半径、圆辐——选题策划小议二》中认为选题策划忌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缺乏深度开发、立体开发的意识,既永远形不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同样也无法优化自己的选题结构。我们应该选准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将在图书市场的某个领域确立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选题策划中,我们的出版人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选题新与老的辨证关系。

    所谓新与老的辨证关系,说的是一个出版社在若干年前策划出版过很好的选题,可是图书出版以后,不仅没有很好地去维护,而且也从不考虑如何让老选题再次焕发青春活力,重显昔日光彩。我们知道,不管何类图书,总是有特定的或者是相对稳定的读者对象。而读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龄的增长,读者群永远处在不停地变化的运动中,九十年代的这个老选题对于21世纪这个年龄层的读者或许又是一个新选题了。这个就是辨证关系。

    我们有些同志总是在重复着机械的经验主义,编辑说这个选题我们已经做过了,营销说这本书我们已经铺过货了,也曾经销售过了,从此,这个选题在无形中就被判处死刑,搁置一边了。我们很多编辑整天到处奔波,苦思冥索,一天到晚为了选题策划伤透了脑筋。殊不知,金矿就在自己身边,真的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主管营销的时候,曾经与省店业务员突发奇想策划的一套“全民健身丛书”(第一辑)在那个年代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成为我社第一套完全走市场的图书(以至后来为了某些需要,很多同志纷纷把这套选题的策划划归自己名下,本人因为正高早已解决,也没有必要去争这个名义而一笑了之),尽管后来的策划剑走偏锋,(因为我后来主持全社工作,没有精力再去考虑这套图书的后续发展了)在策划中把选题方向引向了防病治病,最后终于走火入魔,一直到第五辑,图书大部成了库存报废品。

    我任总编辑以后,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老书新做”的设想,就是据于新与老的辨证关系而提出的思路,因为我觉得我们整天辛辛苦苦去开发新选题,可那么多的老选题其实都是很好的策划点子,稍作变化,重新推出,一定还能获得强烈的市场反响,而且把握大、成本低。我们不能像猴子那样,提着一只无底的篮子,在瓜田拣瓜一边拣一边丢。我们应该善于推陈出新,这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问题,一个深度开发的问题。我在大会上的号召,很快就被证实了,我鼓励编辑将当年销售最好的两辑“全民健身丛书”经过筛选,重新作大幅度修改,推出了6种,果然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最近,有些编辑开始盘点我们自己的家当,继续进行着老书新做的工作,比如“现代出版学丛书”......

    时代在发展,读者群在变化,昔日的儿童变成了成人,昔日的青壮年开始步入老年,当年策划的选题、出版的图书对于又一茬年龄的读者来说又是新的。读者群的变化,造就了我们选题策划的空间,延续着我们图书选题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应该处理好老选题与新选题的辨证关系,别学那边拣边丢的傻猴子,要学着积累,善待自己的财富,那我们将成为选题资源的“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