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编辑基本功老调重弹 |
分类: 学术——出版教育论 |
“重弹的老调”还须重弹
“五一”期间受聘于某全国重点高校评审几篇博士学位论文,为了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学生,我还真的关起门来认真地审阅了。结果,论文的观点、行文布局尚且不谈,观点可以有不同,行文风格也可以百花齐放,但是,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语言基本功的问题。三篇论文都反映出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一篇仅仅在一页上竟然给我发现了7个错别字,另一篇在一页上出现了15个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一位博士在论文中始终分不清状语后面究竟应该用“地”还是“的”,通篇竟然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处是运用得正确的!说实话,就凭这一点,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宣判论文的不合格!按照出版的规矩,超过万分之一就是不合格了,何况是出版业内?!可是人家三年寒窗苦读,也许还抛妻别子,我如何下得了这样的杀手?
“五一”以后,受聘省内某大学招聘编辑的专家组,对应聘人员进行笔试面试,同样碰到这样的问题。编辑出版专业的知识当然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陌生的,可是,对于我们祖宗的语言,作为一个已经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生,应该具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水平了,可十分遗憾的是,竟然也出现了前面的问题。一个本科是汉语言文学毕业的,硕士研究方向是古代文学专业,竟然在一篇不到1500字的短文中,出现了6、7处不该出现的错别字,在自己的简历上,连状语后面用“地”都分不清。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