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生:在坚守中笑享人生
(2014-09-15 21:12:16)
标签:
教育吕生课改坚守松原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既没东北人的高大魁梧,也没有想象中的英俊潇洒,但不管怎样乱的班,也不管怎样的后进生,到了他的手里,每每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当地人甚至称他为松原的魏书生、李镇西。他就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二中学校长吕生。
在前郭五中19年,无论当历史教师,还是任团委书记、教研组长、学年主任、副校长,吕生常说:“只要有足够的爱心和恰当的方法,就没有不可帮教的学生,就没有管不好的班级。”
1995年秋季开学,校长把一个令其他班主任颇感头疼的差班交给了他。经过几天悉心观察,他发现所谓的乱班,主要就是纪律松散,学习热情不高,且有早恋现象……问题很多,但他也发现: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文笔不错,喜欢文学。于是,他鼓励学生创办了一份班刊《清咖》,让学生们在刊物中述说青春的苦闷与彷徨,更抒发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一份班刊,打开了师生间、同学间心灵的通道,因为文字和共同的兴趣,彼此间有了理解,多了包容,甚至有了灵魂间的对话……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班级的风气正了,纪律好了,早恋现象也淡出了。
吕生的课,学生学得好,更学得轻松,因此非常受欢迎,因为他知识渊博,更能启迪学生智慧。主修历史的他,同样酷爱地理、语文,授课时,他总能将文、史、地融会贯通——他的课堂,被学生誉为“知识的殿堂”,有的学生干脆就说“吕老师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1993年,他送走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有一名学生成绩全省第二,被北大录取,另一名学生,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分数也超过了北大的录取线。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吕生一炮打响,他的名字在松原市各高中无人不知。后来,很多学生愿意学文,托人到前郭五中读书,就是奔吕生的名号来的……
但谁又知道,就是这样一位爱学生、爱文学、爱生活的“阳光文艺男”,身后却是不可推卸的家庭责任!
他的妻子,1999年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肾病——黄色肉芽肿,当时正值高考备战的关键时刻,吕生认真思考后,最终还是在妻子手术后的第5天,回到了学校。当他进入教室,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来,黑板上工整地写着:“谢谢您,老师!辛苦了,老师!”吕生强迫自己立即进入“角色”。可是,走上讲台,还没等他开口,掌声忽然响起来,好久好久……那一刻,吕生的眼眶浸满了泪水,感到无比幸福……
在随后的几年中,吕生调任前郭二中担任校长,他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一边在教育岗位上肩负着育人和管理的职责。无论生活多么繁重,吕生的脸上笑意从来不减。
当然,吕生还有很多故事。他喜欢学生、善于研究,擅于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唤醒学生成长的动力;他精于管理、乐于创新,将前郭二中不断带向发展的新阶段;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周围的老师……
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吕生曾被多所名校高薪邀约,却都被他拒绝了。他坚守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当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当地政府资助他1万元建房款,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患难见真情,做人要懂得感恩。前郭这个“小地方”,给了他人生的大舞台,他甘愿在这里一直干下去,为这里的孩子贡献自己的智慧……
吕生爱笑,有人甚至说,吕生“招牌式”的微笑有时是刻意“制造”出来的。但是,没有大境界、大胸襟、大格局,那种淡淡的微笑不是每个人都能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很多人说,这位特级教师的微笑,这位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松原市师德标兵的微笑,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是中国当代教师美德的浓缩。
(本报记者 郑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