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楼里大“战”课改——宝鸡市课改名校提升培训计划启动
(2014-08-27 10:23:03)
标签:
宝鸡培训名校课改导师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8月25日,陕西省宝鸡市课改名校提升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在该市新落成的教育中心大楼里隆重召开,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出席并讲话。来自宝鸡市22所课改星级学校的骨干和各区县的教育主政者千余人参加此次活动。随后5天时间,中国教师报团队将组织课改专家及名师,以集中讲座和分班体验学习的方式,带领宝鸡课改人进行信念的重树立、理念的再梳理,方法的再植入,展示的再提升。
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在启动仪式上梳理全市课改历程时指出,宝鸡市课程改革已推进四年,课改覆盖面已达到60%-70%,课改扩面的目标基本达成,而如何从扩面到提质、形似到神似、临帖到破帖,是当下宝鸡教育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当前课改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此次,宝鸡市教育局与中国教师报深度合作,计划利用一年时间,以量身定做的高规格、深层次培训,打通思维障碍,破解时间难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聚集全国课改精英,打造宝鸡课改名校,培植本土课改名师,着力提升课改水平。
“凡是反对课改的人,一定是对课改不了解的人,一个人走多远,关键是与谁同行。”苏永兴希望参与此次培训的千名教师,能够冲破自我禁锢,在思维碰撞中点燃智慧,在深度交流中凝聚智慧,为成为本土课改专家、走出宝鸡、走向全国积蓄能量。
启动仪式后,杜金山校长做了题为《高效课堂,究竟解决了啥问题》的主题报告,引发广泛共鸣。讲座后,一位未在培训名单之列的教师拉着杜金山热切交流。原来,这位教师一直对高效课堂的情有独钟,他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一直琢磨完善自己的教学,希望能够做到科学执教、人性执教,当听说有这样一次培训后,专程赶来学习。
下午,参训教师分成了10个教学班,开始了首日分班体验式培训,但进入班级培训的导师们却遭遇难题——在这座集食宿、学习为一体的“高大上”的学习大楼里,却没有寻常教室里必备的多媒体设备,足够的黑板,甚至一些班级因为电路故障,没有电灯和空调,导师和学员们只能在略显昏暗且闷热的教室里,开始下午的课程。
但无法进行PPT演示,该如何进行课程?这给来自来自课改名区、名校的导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来自湖北襄阳樊城区的导师胡立华说:“没有多媒体设施,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培训方式,将所有内容用我们的一张嘴讲出来,而且还要有‘味道’。”
原本“信念课程”中有一段《死亡爬行》的导入视频,胡立华为了完成呈现课程,用她的肢体语言和强有力的声音代替视频展示,让学员们深受感染。胡老师说:“听到他们的分享,我知道他们看懂、读懂了,领悟到了‘信念,让人生充满无限可能’,这感动了我。宝鸡的教育人素质很高,解读简洁、独特、到位。”
虽然,带班导师们感叹“遭遇”一次“最艰难”的培训,但培训的效果却很理想,很多学员们纷纷反馈,首日的培训让他们受益匪浅。一位参与培训的校长发微信说,她把学习指南认真看了一遍,“这次培训请的都是教育大家,注重从一线校长中选人,接地气,很具有指导性。”这位校长还分析目前发展中的问题说:“在教师中存在这样几种心态:年龄45岁以上的,认为自己年龄大了,面临退休,不需要改了;稍有教学成绩的,认为自己原来的方法能取得较好成绩,不想改;部分管理者认为课改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而此次中国教师报组织的培训面宽、规模大,将会掀起宝鸡教育的一个新高潮!让不愿意改的参与进来,改得早的得到提升。”
伴随着培训的深入,学员们的感悟和收获也会更多。学习是自己的事,如何在这样平台上,打开心扉,积极学习体验,才是走向更好未来的态度。期待宝鸡教师更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