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独立观察11:打捞“问题学生”的问题
(2014-04-09 19:54:25)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
教育常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陷入两难,我们常常在教育和教学之间顾此失彼。比如,学校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没有学校愿意牺牲整体教学质量去保护那些“问题学生”的利益。在分数评价面前,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无论学校多么优秀,“问题学生”总是存在的;无论学校多么不愿意接纳,都无法回避“问题学生”使精力成本增加带来的系列问题。而如何拯救“问题学生”,的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可能有诸多问题成长的背景,正因其复杂性,也常常导致教育的无解。
于是,几乎没有哪个老师喜欢专挑“问题学生”来教的,除非你所在的学校是特殊学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习惯于抱怨,因为“问题学生”的存在常常给班级带来麻烦,除非你有绝招能修复他们的问题。
李平就是这样一位有绝招的班主任。两年前在本报“非常教师”栏目里我曾经写过关于她的故事。李平属于那种学生喜欢的比较有思想和人格魅力的一线老师。当她还在山东工作的时候,就与她的学生一起创造了很多幸福的教育故事。
直到有一天,关于她和奇葩三班的故事出现的时候,关于李平老师的故事成了美丽的传说,在业界广为传播。
这个故事太有样本意义了。据说,她所在的中学每个班级都有令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学生”,于是,在校长那里不断会接到班主任关于“问题学生”的情况反映,“问题学生”的破坏力已经让班主任们疲惫不堪。这成了学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难题。
万般无奈之下,校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把一个年级中所有的“问题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班级,看看情况会怎么样。这个想法显然不会得到班主任们的呼应,因为谁都不愿意接招。这个时候,校长把球抛给了李平老师,因为李平曾经荣获过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这个差事当仁不让应该由她来承担。
于是,由22名“问题学生”组成的“奇葩三班”诞生了。奇葩三班“问题学生”的问题之严重,可以通过几个学生体现出来。有化学成绩只有9分的,有数学成绩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的,有自闭症患者,还有极度厌学者,据说,班上有一个被称为“睡神”的学生,可以伴随着上课铃声入睡,伴随着下课铃声自然醒来。
这些学生往往是课堂秩序的破坏者,是与老师的情绪对抗者,但就是这样一群学生一年后创造了奇迹,不仅师生和生生之间关系融洽了,而且愿意学习了,全区统考合格率100%。
是什么导致了奇迹的发生?其实,李平没有使用什么兵法,也没有什么绝招。她的办法很简单,先是倾听和发现,然后是激励与点燃。在李平看来,倾听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同样应该具备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当我们善于倾听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自然就有了尊重。通过倾听,李平理解了这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师生之间沟通顺畅了,自然有了相互理解与尊重。
奇葩三班有一个亮点本,用来存储每一个学生的好习惯、好行为,记录和传播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个亮点本让这些一直被边缘化的学生重拾了信心。
李平老师背后所做的工作可能要比想象多得多,作为一种经验,我们只能是挂一漏万的不完全记录。总之,李平在这个班级重建了安全的心理环境,修复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当他们重拾了信心,老师的“教”自然会有效,甚至高效。
这个故事的魅力在于,教育在尊重的基础上会自然发生,学习在喜欢的基础上同样会自然发生。这个故事的价值在于,当我们面对“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我们是否可以抛开教学,先做教育。用李平的话说,“这些学生就是来修炼我们的教育耐心和教育智慧的,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要把尊重与陪伴放在首位,从专业教学角度,要把唤醒和激励放在首位。当我们真正把教育摆在教学之前,初期可能是慢了,但可以确保学生走得更远”。
李平老师的教育密码,让我想起了浙江宁波慈济中心小学的学校宣言:微笑,微笑!用爱与责任珍惜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年华,珍惜每一个教书育人的日子。沟通,沟通!用“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来修整自己的态度、言行,传递教育的力量!
当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像李平这样经营教育,像慈济中心小学这样表达教育的时候,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就更近了。